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点评:主动作为 加力提效
本报告导读:
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下,预计2025 年赤字率将较2024 年明显提升,货币政策也有望出现近年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全方位扩大内需被摆在突出位置,提振消费成为最重要的抓手;此外也要关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进展。
投资要点:
从总体要求来看,会议通稿延续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政策基调,“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意味着新旧动能的转换依然需要稳妥推进,而“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表述则意味着2025 年宏观政策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协调性。除此之外,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亮点:
一是会议通稿出现更多“目标导向”的要求,对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会议将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作为第一要求,表明2025 年政策更多是主动作为而非被动应对。
与上述政策基调相呼应,会议对2025 年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与之相匹配的财政政策是“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在2009 年之后首次出现“适度宽松”,并提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意味着2025 年财政赤字率和货币政策降息降准幅度都可能有打破常规的操作,预计赤字率将在3.6%-4.0%之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新增额度也将有所扩大,货币降息至少有50BP 的幅度空间。
从政策具体措施来看,“全方位扩大内需”被摆在突出位置,提振消费成为最重要的抓手,对于投资则要求提高效益(可能强调的是社会综合效益)。预计增量的财政资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
第一,提高的0.6%-1.0%的预算内赤字率主要用于民生保障,包括提升1.7 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水平,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以及生育补贴等,来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第二,预计新增专项债在4.0-4.5 万亿之间,包括部分额度用于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以及8000 亿用于化债,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第三,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按照1-1.5 万亿之间来发行,“两重”“两新”项目为主,考虑到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提升,“两新”比例可能有所提高。
2025 年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意味着各项改革也要启动。会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预计以理顺央地关系为重点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有实质性举措落地。
风险提示: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