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政治局会议定调对A股、港股和债市有何影响

类别:策略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李/陈刚/李勇/陈梦/徐沐阳/蒋珺逸/武朔 日期:2024-12-09

  事件:2024 年12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关于会议精神,我们学习如下:

      本次政治局会议基调积极,新提法频现,对于财政/货币政策定调积极性超出市场预期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措辞由此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025 年财政加力意愿增强。正如我们在年度展望中强调的,当前宏观基本面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财政发力推动经济进入正循环,2025 年将是财政大年。可以预见,明年财政政策具备较高的增量空间,赤字率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举措均有望落地。同时,会议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消费和地产领域政策的加码值得期待。

      2、货币政策:时隔十余年首提“适度宽松”,2025 年货币宽松空间将打开。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11 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明显转变。2025 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一方面有利于压低实际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财政加码提供更为宽裕的流动性支持,降准降息均有望加大力度。

      3、消费内需:外部风险加剧下,活跃内循环成为重中之重。2025 年特朗普上台后外需不确定性扩大,因此内需的提振变得更为关键。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关于内需的表述更为积极且位置上排在了科技创新之前,表明活跃内循环,尤其消费领域的发力是明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消费方面“两新”与民生政策的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4、股市楼市: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稳住楼市股市”,明确2025 年中央对于股市楼市的维稳将持更为支持的态度。对于房地产而言,相较926 政治局会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本次表述具有一定延续性。资本市场方面,自926 政治局会议提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目标以来,A 股市场逐渐走出底部区间,此次会议明确提出“稳住股市”,表述更为直接、有力,彰显中央对于股市维稳的支持态度。

      5、产业政策: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科技创新在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战略位置明显升级,科技创新的定位已由“驱动发展新引擎”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叠加“大国安全”对于国内科技产业的增量需求,“内循环”视角下的科技自立自强仍为关键。

      6、对外开放:稳外贸外资。三中全会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5年预计美对华贸易拉锯背景下,双边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全球开放扩大的重要性明显提升。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增强外贸竞争力、加大外资吸引力成为重点。

      A 股:短期市场情绪有望提振,中长期重视内循环方向配置短期来看,政策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市场情绪有望得到提振,短期建议关注顺周期等方向的配置机遇。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提出,历次经济周期拐点前后,由于投资者对于政策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年末市场交易往往会围绕政策预期展开。当前类比2012、2014、2022 年,随着岁末年初宏观靴子逐步落地,市场风格可能阶段性向大盘顺周期切换。12 月政治局会议表述超出市场预期,为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明年两会做出积极定调,有  望重新打开市场预期斜率的向上空间,叠加两会前政策预期难有证伪风险,我们认为短期内大盘情绪将明显提振,顺周期风格有望迎来配置机会。

      中长期来看,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特朗普胜选加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2025 年国内增量政策有望不断加码;同时美联储降息将从政策空间、基本面、流动性三个维度对A 股形成利好。我们判断2025 年中国资产将延续修复。行业配置建议围绕3 条主线:1)内循环方向,重视“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领域新增长点;2)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空天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3)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免税、入境旅游等。

      港股:政策预期叠加估值低位,关注港股新一轮配置机遇政治局会议表述激发了投资者乐观预期,使得投资者对于房地产成交量&价,以及消费更加期待。新增“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表述,表明未来政策工具箱将更加丰富,对于港股市场情绪回升有正面作用。

      基本面上,9.24 一揽子政策发布以来,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已经初见改善。

      一方面,地产和消费出现好转;另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感受有所改善。

      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盈利会继续回升。

      资金层面边际变化也会有利于港股反弹。一是,此前的获利回吐资金基本已经结束了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二是,当前港股交易量已回归历史合理化水平;三是,12 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叠加港股市场作为全球估值最低的股票市场之一,目前已调整到19000 点附近低位,投资性价比明显上升,此前对香港市场感兴趣的外资将可能会进一步回流港股市场。

      往后看,我们认为,最能催生市场热情的是关税税率落地。短期最大不确定性落实,不论实际情况如何,都可能是市场积极的最大信号。

      行业配置上,我们继续偏好,受益于内需政策刺激的大消费,互联网科技,以及低PB 央国企。

      债市:“适度宽松”或意味降息力度超预期,宽松流动性下“股债双牛”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顾过去十几年的货币政策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年份中仍秉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这一措辞并不常见,上一次货币政策出现“适度宽松”的表述,还要追溯到2009 年和2010 年,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艰难复苏阶段。以2008 年为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政策层面采取了大幅降息的举措,当时的政策利率为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高点3.87%一路降至2.25%,降幅高达40%。此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再次出现,传递出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考虑到当前7 天期逆回购利率已经处于1.5%的低位,为达到提振经济的效果,类比2008 年的降息幅度,7 天期逆回购利率可能需要再降60bp 左右。

      债券方面,在宽松的流动性加持下,是否需要担心股市上涨带来的“股债跷跷板”效应?以2020 年的“股债跷跷板”为例,2020 年3 月上证指数触底反弹,而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此期间还在下行,直到4 月才从低点向上。这样的切换不同步性现象可以用货币信用周期理解,“股牛债熊”的拐点通常出现在“宽货币+宽信用”或“紧货币+宽信用”阶段中,需要等到“宽信用”的验证。债券相对于股票而言,更加忠实于基本面,股票可能更偏左侧布局,而债券需要等到连续的“宽信用”验证才进入到拐点确立的状态。正是因为股和债在拐点上所存在的时滞,在转向“股牛债熊”时,会有一段“股债双牛”的时期。在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定调下,明年或将迎来“股债双牛”阶段,基于我们对于大幅降息的判断,我们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下降至1.5%的水平。

      风险提示:对政策理解不深刻、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风险;外部冲击超预期;国内经济增长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股票、债券、基金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