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周观点:今年以来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成效显

类别:行业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介超/王晓芳/汪明宇 日期:2024-12-09

  核心观点

      近期,各地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000 亿元用时79天,从1000亿元到2000 亿元仅用40 天,更新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截至11月18 日24 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 万份,两者合计超过400 万份。未来,特朗普政府的再次上台对我国机械、家电、汽车、能源等产品的贸易限制将会增多,外部消化的减少将加速中国经济内循环,预计将会有更多以旧换新、消费券等补贴政策的出台以改善内需,稳固住钢材消费的基本盘。

      行业动态信息

      今年以来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成效显著。

      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2 月6 日24 时,2963.8 万名消费者购买8 大类家电产品4585 万台, 带动销售2019.7亿元,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近期,各地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000 亿元用时79天,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40 天,更新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抢抓岁末年尾消费旺季,充分释放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激发家电市场活力,确保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商务部11 月19 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 万份,两者合计超过400 万份。受即将于12 月31 日到期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驱动,各大车企纷纷在年底前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力求在年终成绩单上增添亮眼的成绩。未来,特朗普政府的再次上台对我国机械、家电、汽车、能源等产品的贸易限制将会增多,外部消化的减少将加速中国经济内循环,预计将会有更多以旧换新、消费券等补贴政策的出台以改善内需,稳固住钢材消费的基本盘。

      进入淡季钢材供需双弱,价格平稳运行。

      成材端:供应方面,本周五大钢材品种供应861.24 万吨, 周环比下降0.26万吨,降幅0.04%。本周五大钢材品种产量除螺纹线材外周环比均有所上升。库存方面,本周五大钢材总库存1160.1万吨,周环比降13.37 万吨,降幅1.14%。本周五大品种总库存周环比均呈现下降:五大材厂库除中厚板外周环比均下降,其中螺纹钢、线材降幅较为明显。五大材社库周环比均下降,其中冷轧板卷降幅最为明显。需求方面,本周五大品种周消费量为874.61 万吨,环比下降0.3%;其中建材消费环比下降0. 5%,板材消费环比下降0.2%。进入消费淡季,钢材呈现供需双弱格  局,价格表现平稳。截至12 月6 日,螺纹、热卷、中厚板、冷卷的价格较上周分别-20 元/吨、-10 元/吨、+20元/吨、+10 元/吨。原料端:铁矿方面,供需基本面表现为供需双弱,价格较为平稳。供应受前期发运影响,本期到港船数基本持平,到港量微降。而Mysteel 调研数据显示新增高炉检修3 座,复产2 座,本期铁水产量小幅回落。因疏港高位回落,港口库存小幅累库。截至12 月5 日,普氏62%指数为104.35 美元/吨, 周环比-0.05美元/吨。双焦方面,12月6 日钢厂正式发函开启焦炭第四轮提降,进口蒙煤口岸库存压力仍在, 下游焦企冬储情绪持续低迷,炼焦煤挺价力度较弱。螺纹、热卷、中厚板、冷卷的即期毛利分别为4 元/吨、-30 元/ 吨、-214 元/吨、-58 元/吨,较上周-23 元/吨、-14 元/吨、+12 元/吨、+3 元/吨。247 家钢厂盈利率49.78%,环比-2.17pct。

      普钢投资建议:由于普钢产品多用于建筑行业,而当前地产复苏时间尚不明朗,在资产配置时可以优先考虑高股息、高分红以及各个下游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宝钢股份等,远期可持续关注地产销售改善向开工端传导。

      特钢新材料投资建议:特钢属政策大力支持行业,我国中高端特钢新材料内有“进口替代”,外有“ 全球份额提升”,目前我国中高端特钢比例约4%左右,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高端特钢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中高端特钢企业估值有望提高,从发达国家的特钢公司估值来看,多处于15-25 倍的水平,日本、欧美等特钢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我国中高端特钢还处于成长期,应用的新能源、造船、航空航天行业处在蓬勃发展期,应当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2024 年继续关注特钢主线: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天工国际等。

      风险分析:当前,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行业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企业之间经营分化。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冲击、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等因素影响下,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贸易增长乏力、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增长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近年来,原料供给端风险事件不断,淡水河谷溃坝,澳煤进口禁令、巴西暴雨、澳洲飓风,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在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演绎下,原料价格被持续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