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晨报

类别:晨报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日期:2024-12-06

  【东兴建筑】政策落地等有利分红比例持续提升(20241206)央企建筑龙头板块分红比例总体保持稳定,有持续微幅提升的趋势。我们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中材国际和中国化学八大央企建筑龙头为样本统计。2014 年到2023 年的十年时间里央企建筑龙头板块的现金分红比例总体保持稳定的水平,在17%左右。虽然从2014 年到2019 年的前六年时间,分红比例保持微幅下降的态势:从2014年的17.63%,降至2019 年的15.83%,但是从2020 年到2023 年的4 年时间里分红比例保持波动向上的态势:2020 年较2019 年分红比例提高0.93 个百分点,到2023 年分红比例达到17.23%,较2019 年提高1.40 个百分点。

      大部分央企建筑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在提升。从单个公司的情况看,分红比例连续五年提升的是中国建筑,从2018 年的阶段性低点18.44%,提升至2023年20.82%,累计提高2.38 个百分点;连续三年提升的是中国交建,2020 年分红比例分别为18.04%,到2023 年提升至20%,累计提高1.95 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提升的是中国铁建、中国化学、中材国际和中国电建,2021 年分红比例分别为13.53%、19.25%、28.79%和17.47%,到2023 年分别提升至18.21%、20.04%、36.24%和18.10%,累计分别提高4.68、0.79、7.46 和0.63 个百分点。只有一年提升的有中国能建和中国中冶,分别从2022 年的13.45%和16.74%提升至2023 年的13.57%和17.21%,分别提高0.12 和0.47 个百分点。

      大部分的央企龙头公司分红比例均有微幅提升,即使近两年分红比例个别微幅下降的中国中铁公司分红比例相对于以前的分红比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

      公司章程中对分红提出要求,回馈股东。央企建筑龙头公司的公司章程中对分红提出要求;中国建筑的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5%;中国交建为不低于10%;中国电建不低于10%;中国中铁不低于10%;中国中冶不低于15%;中材国际不低于10%;且大部分公司均提出任何三个连续年度内现金累计分红比例不低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并且中国交建、中国能建、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中铁等公司还提出了可以在年中分红的条款,中国交建和中国能建在2024 年上半年就做出了年中现金分红,分红比例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20%和18.73%。分红作为回报股东的方式,央企建筑龙头公司在保证正常经营和发展的条件下是必选项。

      高质量发展和市值管理考核有利于分红比例提升。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央企建筑龙头公司发展目标和方向,这里面不仅仅是大力发展新兴业务,也包含着不再延续以往的快速发展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建设的质量,更加注重经营现金流等的情况,这也是落实国资委“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  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资产负债率稳定)要求的表现。这会使得央企建筑龙头公司对于项目的选择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不再追求量,而是着眼质,这也会减少公司资金的更多低效占用。国资委也提出把市值管理纳入考核,这将使得央企建筑龙头公司更加注重股票价格和股本规模的匹配,更加注重股东的回报。央企建筑龙头公司在2024 年均发布了回报股东的行动方案。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以上这些会对分红比例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央企龙头股息率处于较好的水平。我们按照12 月5 日收盘价来计算,央企建筑龙头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处于较好的水平。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国化学、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材国际的股息率(以近12个月分红)水平分别为2.14%、3.68%、2.17%、4.51%、2.48%、3.19%、2.69%和3.86%,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央企建筑龙头公司经营上抗风险能力强,随着房地产政策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化债政策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有利于央企建筑龙头上市公司回归正常的稳健增长轨道,有利央企建筑龙头公司分红比例的提升。

      投资建议: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市值管理的大背景下,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各方面政策的落地和海外发展的加速,有利于央企建筑公司的分红比例的持续提升。央企建筑龙头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继续看好他们受益政策更大,加上全球竞争力下海外发展进入加速期,我们推荐中国交建,建议关注中国建筑、中国化学、中国能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和中国电建等央企龙头公司。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地方政府化债效果低于预期。

      (分析师:赵军胜 执业编码:S1480512070003 电话:010-66554088)

    【东兴机械】机械行业:工业母机是人形机器人批量化生产降本的核心(20241204)

      机床作为金属制品的核心设备,与金属制品业产值直接相关。2021 年,我国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4.97 万亿元,占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的16%。而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在内的各类制造业,金属制品行业与各类制造业息息相关,机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承载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行业降幅收窄或迎拐点。2024 年1-9 月,重点联系企业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增长3.1%,由1-6 月的同比下降转为增长;产值同比下降9.8%,降幅较1-6 月收窄4.1 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4%、1.1%,均由1-6 月的同比下降转为增长。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6.3%,增幅较1-6 月扩大3.3 个百分点;产值同比下降27.4%,降幅较1-6 月收窄4.5 个百分点。

      2024-2026 年有望迎来机床行业更新需求爆发。机床上一轮销售高峰是在  2011-2014 年,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2020 年我国机床保有量约为800 万台,其中使用年限超过10 年的超龄机床占比超60%,面临翻新和报废阶段的机床总数不少于480 万台,更新需求市场空间规模庞大,2024 年开始有望迎来更新需求拐点。

      工业母机是人形机器人批量化生产降本的核心。抛开人工智能来看,机器人本体环节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工业母机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人形机器人放量依赖于工业母机的工艺迭代升级,工业母机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批量化生产降本的核心。从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来看,核心零部件分别是传感器、电机、丝杠和减速器,与工业母机核心零部件高度重叠。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张,其核心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亦将持续迭代升级,推动工业母机向高端迈进的同时,共享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摊薄,进而提升工业母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受益标的:科德数控(688305)、海天精工(601882)、纽威数控(688697)、华中数控(300161)、宁波精达(603088)、宇环数控(002903)、华辰装备(300809)、日发精机(002520)、田中精机(300461)。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市场发展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任天辉 执业编码:S1480523020001 电话:010-6655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