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并购潮涌 蓄势待发

类别:行业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晓飞/肖隽翀/张幸 日期:2024-12-03

  投资策略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些列监管政策频出,“科技+并购”主线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有望通过并购实现外延扩张,增强主营业务,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产业演进角度,“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推动产业链整合,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

      在当前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上市渠道,这一趋势值得投资者关注。受IPO市场的阶段性收紧影响,部分拟 IPO企业考虑转向并购赛道,从而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上升。我们认为,在本轮科创板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为部分一级市场投资者提供了合理的退出渠道,而优质半导体企业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快速上市,从而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半导体指数显著跑赢大盘,我们认为,半导体产业上市公司将积极进行并购重组,加强产业链协同效应及平台型企业快速成长,半导体行业有望受益此轮并购带来的投资机遇。

      半导体产业并购逻辑一:设备企业并购扩充产品线并获得更多利基、创新性技术。我们认为,半导体产业并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并购产业链上游,打通供应链;(2)扩充产品线并获得更多利基、创新性技术及团队,加速成为平台型企业;(3)跨行业并购。我们认为,半导体设备赛道符合第二种并购逻辑,通过对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发展历史进行复盘,我们认为,要驱动半导体设备公司不断发展、成长,需要把握住技术变革的机会,不断创新,拓展产品线、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通过并购,获得更多利基、创新性技术。当前国内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不断增长,但我们认为仍然和海外半导体设备公司相比规模尚小,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国内半导体设备的优秀公司在面对国内下游晶圆厂的建厂需求时,既要不断满足客户端的个性化需求、又需要更具创新力的技术发展;与此同时,如果能借助投资收购实现更多产品线的补齐,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终端工艺应用解决方案,能够使优秀的本土半导体设备公司穿越周期、不断成长为"中国的 AMAT"、"中国的 KLA"。

      半导体产业并购逻辑二:材料企业并购实现工艺know-how持续精进。我们认为,半导体材料细分品类众多,外延并购拓宽业务范围为企业做大的合理路径,此外,半导体材料行业关键领域国产化率仍需突破,外延并购有利于打造平台化企业合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硅片在半导体材料中市场占比较高(2022年占比33%),行业头部企业可在同一品类下进行扩张,补充现有客户对其他细分领域的需求,例如向300mm硅片拓展、补齐轻掺及重掺硅片产品线等;而湿化学品、光刻胶、气体等半导体材料,内部细分产品众多,化学品亦具备一定工艺互通性,外延并购对团队及工艺know-how进行补足,有利于公司横向扩展并持续精进工艺及良率。

      半导体产业并购逻辑三:模拟IC企业并购实现业务纵深发展、补强产品线。由于模拟行业自身产品迭代较慢、生命周期长、路径依赖特征不强、需要长期积累经验及下游应用场景繁复等高门槛特征,叠加头部厂商通过持续并购拓展产品线,行业市场格局相对稳定,Top10厂商市场份额占比呈现波动上升走势,强者愈强趋势显著。从国际头部厂商 TI、ADI的发展史来看,除内生成长外,外延并购也是模拟芯片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途。我们认为,相较于海外龙头,我国模拟芯片企业整体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迅速。模拟IC设计企业进行并购主要关注以下逻辑:1)业务的协同性,能够助推公司主营产品的横向拓展和市场业务的纵深发展,继续补强业务,扩大产品目录;2)市场及客户资源的互补性,例如能够补充现有客户对其他细分领域的需求;3)产品研发及闭环能力,例如标的团队具备一定的销售规模和研发建设能力,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半导体产业并购逻辑四:大股东整合科技属性资产。除了从同一细分子行业业务领域进行横纵向拓张外,同一大股东控股企业整合、或地方国资收购国资参股企业,将硬科技属性资产进行纳入,亦为半导体产业并购的逻辑之一。

      风险提示:半导体周期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建厂进度缓慢;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中低端产品领域竞争激烈;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并购整合进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