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顿(002747):收入稳步增长 机器人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吕娟 日期:2023-11-01

  核心观点

      2023 年前三季度:①公司营收保持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抓住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产化趋势和下游新能源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实现工业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②盈利能力基本稳定,得益于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国产替代、实施制造精益管理及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

      此外,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深入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并持续推出新品继续开拓市场。

      事件

      2023Q1-3 公司实现营收32.26 亿元,同比增长26.88%;归母净利润1.40 亿元,同比增长16.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 亿元,同比增长31.95%。

      其中Q3 单季度实现营收9.84 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0.43 亿元,同比下降2.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8 亿元,同比下降42.28%。

      简评

      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带动营收向好

      2023Q1-3 公司在国内整体制造业景气度较弱的背景下实现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表现优异。

      具体来看:①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92%,其中贡献主要增量的是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前三季度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增长近6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抓住了行业的国产化趋势和下游新能源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较快。根据睿工业,公司2023Q1-3 工业机器人销量1.73 万台,同比增长41.16%,国内市占率8.37%,同比提升2.44 个pct。②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2%,保持平稳增长。

      盈利能力同比基本持平,控费能力持续强化

      盈利能力基本持平。2023Q1-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12%、4.35%,同比分别减少0.25、0.38 个pct,基本持平。公  司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国产替代、实施制造精益管理及降本增效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维持整体盈利能力的基本稳定。

      公司持续强化控费能力。2023Q1-3 公司期间费用率30.3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39%、10.14%、2.43%、9.43%,同比分别-0.24、-0.58、+0.40、+0.42 个pct。公司坚持“All MadeBy Estun”的全产业链战略,在公司推行全面精益化管理,控制费用的合理支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占收入比例进一步下降,公司运营能力逐步增强。研发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财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外币借款引起的汇兑损失增加、贷款增加引起的贷款利息增加。

      公司紧抓光伏等领域的结构性机会,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并持续推出新品继续开拓市场公司紧抓光伏等领域的结构性机会。①根据睿工业,2023Q1-3 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20.68 万台,同比减少0.06%,增速明显放缓。不过,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0.27%、21.66%、13.85%,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增长。②公司已和超过100+光伏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应用于光伏各个工艺段,包括硅棒搬运、电池片插片、组件串焊、光伏排版等。同时,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已陆续进入部分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客户供应商名单,目前已实现部分批量应用,提出汽车白车身焊接、打磨抛光、3D+2D 视控一体化无序抓取解决方案,把握了行业结构性机会。

      公司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持续推出新品继续开拓市场。①2023Q1-3 公司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销售1.73 万台,同比增长41.16%,国内市占率8.37%,同比提升2.44 个pct,在内资品牌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出货量排名第二,超越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如安川、ABB。②公司持续推出新品:2023 年9 月,在第23 届中国工业博览会上,公司发布了全新UNO 系列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具身智能技术平台,其中参股公司酷卓打造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CoDroid EIP,可为客户终端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协作机器人技术支持和集成服务,并为特殊应用的行业及客户提供模块化定制方案。2023 年10 月,公司大负载机器人系列推出ER270-2700 新品,最大负载可达270 千克,适用于各类大负载应用场景,如锂电、新能源汽车、建材、物流等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2.45、4.15、6.4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46%、69.33%、54.51%,对应PE分别为66.66、39.37、25.4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①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下游行业投资放缓,将可能影响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从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②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如果国际机器人厂商加大本土化经营力度,以及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方面的全面跟进和模仿,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③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随着公司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项目和新产品业务的不断增加,对公司治理层的整体把控能力和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导致的竞争优势减少的风险:如果公司未来研发投入减少,不能及时引进或者培养技术人才,或者优秀技术人才流失,这会对公司进一步发展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