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政策催化情绪修复 关注海外业务占比高的上市公司

类别:行业 机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沈文文/李蔚 日期:2023-09-25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本期(9.16-9.23)上证综指收于3,132.43,上涨0.47%;沪深300指数收于3,738.93,上涨0.81%;中小100收于6,460.51,上涨0.29%;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214.71,上涨0.3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2位。其中,生物制品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 300 和中小 100。

      重要资讯:

      辉瑞 JAK3 抑制剂 Ritlecitinib 获 EMA 批准上市9月19日,辉瑞宣布欧盟批准LITFULOTM(Ritlecitinib)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患者。

      Ritlecitinib 是一款每日 1 次口服给药的斑秃药物,对 JAK3/TEC具有高选择性。Ritlecitinib 于今年 6 月获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患者。本次EMA批准Ritlecitinib上市是基于ALLEGRO 研究项目,包括 IIb/III 期 ALLEGRO 研究(NCT03732807)在内。该研究旨在评估Ritlecitinib用于12岁及以上斑秃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包括全秃(全头毛发脱落)以及普脱(全身毛发脱落)。结果显示,接受50mgRitlecitinib治疗24周后,13.4%患者头发覆盖率达90%或更高(SALT<10),安慰剂组为1.5%。在我国,Ritlecitinib治疗斑秃已于2022年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诺华预防偏头痛创新药安默唯*在中国获批

      9月21日,诺华宣布安默唯@(依瑞奈尤单抗注射液)用于成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依瑞奈尤单抗是中国第一个靶向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月偏头痛天数方面,依瑞奈尤单抗相较安慰剂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引领中国偏头痛治疗进入新纪元。

      国家医保局:截至8月约14.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报销服务

      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期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医保重大改革及重点工作。

      2023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 20923.33 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4738.06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7864.77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1257.30亿元。

      核心观点:

      近两个月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医药板块整体呈现调整状态。继 7月 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后,有关部门近期接连发声:8月 15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明确了此次医药领域反腐的目的、原则、重点内容及措施等;9月8-10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郭燕红司长在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讲话,谈到医疗反腐问题,明确表示不得随意打击医务人员参加正规学术会议的积极性,从长远的角度看,反腐工作将持续利好行业的健康发展;9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支持学术会议恢复,并表示正常的学术会议是行业必须。

      整体来看,医药行业在经历调整之后持续回暖,市场关注度持续提高。一方面,近期国家卫健委对于反腐工作的表态,以及人民日报对于学术会议再次召开的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医药反腐工作对行业内短期带来的影响,而医疗服务相关的利好的政策发布,也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提振了信心。政策端释放的积极信号,对于情绪面的修复起到了一定效果,市场信心逐渐升温,行业表现有所回暖。另一方面,从海外业务占比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毛利率情况来看,海外业务毛利率整体高于国内业务,如若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扩大相对高毛利率的海外销售占比,能够改善公司毛利结构,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基于以上因素,建议短期内关注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或未来海外业务有所突破、业绩增长确定性相对较高的企业,如百普塞斯、福瑞股份、药明康德等。反腐对医疗需求的影响有限,创新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仍旧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创新药方面,能够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国产创新药的价值将会持续凸显,同时服务于创新药产业链的CXO行业或将持续受益,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中药方面,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全程加速,预计具有传统名方验方以及创新研发能力的中药企业或将受益。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产替代逻辑或将持续。随着“医疗新基建”的系列政策陆续发布,需求端的扩容或将加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国产替代的步伐,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或将持续受益。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4)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