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刊:如何看待国内政策持续发力后的市场前景?
一、值得重点关注的中期重要政策信号
美联储9 月FOMC 会议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加息节奏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或软着陆,总的来看,其紧缩政策周期延长,利率预计向更高更久的趋势发展。从点阵图来看,这种“缓而不停”的加息,主要目的在于管理通胀预期,防止通胀预期上升的自我实现。基于美国经济韧性和通胀粘性,叠加罢工、政府停摆等风险因素,我们认为年内还有一次加息,降息预期延后,政策从利率高点“更高”转向维持高利率时间“更长”。因此,美联储此次FOMC 会议强调了在不确定性的经济背景下谨慎的行事态度,或依然坚持对通胀进行严格的预期管理,以期实现“通胀稳步下降。经济温和增长”的愿景。
具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周期已至末端但未停止,叠加短期经济韧性和通胀企稳,美债收益率短期内大概率高位震荡。美中利差处于倒挂并高位震荡,但是债券市场已经对美中利差相对脱敏,转而定价国内债券市场利好因素,所以外资对人民币债券持有量在近期边际上有所上升,预计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双向波动。
在政策定力的跟踪方面,政策重心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战略定力之间权衡取舍,这意味着真正起到反转作用的财政刺激政策或仍保持定力。《人民日报》头版文章《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微观察)》中,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不能违背规律保持相对定力,其对于理解当前包括经济刺激政策在内的各类大政策的定力、耐心和方向的内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仔细学习。
随着政策进一步跟进落实,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企稳恢复,从而带动全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筑底。近期地产政策组合的出台,彰显中央托底地产的信心与决心,短期政策博弈机会仍存,需持续关注政策背景下的基本面走向。9 月前后一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例如:广州等,释放了更加积极信号,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巩固当前市场修复预期。
就投资方向来说,第一,短周期来看,尽管我们此前所论述的多重利好已悉数落地,但我们短期依然倾向于市场反弹并未结束,相应地,在阶段性高点应注意逆向配置。从情绪指标看,当前市场情绪再度接近冰点,但股指期货上周却普遍出现升水且幅度扩大。预计后市反弹或围绕美联储加息终点及平准基金落地预期进行,如此看来则需要关注保险等非银板块的表现。
第二,就下半年来看,整体依然围绕侧重防御(重点配置央企公用事业),兼顾主题(科技轮动:华为,光刻机等国产替代或是下半年科技股主线,但要注意节奏),金融股中关注保险,周期中关注建材的主题性机会不变。
二、投资建议
当前市场或仍处在反弹周期,但政策预期兑现、债务化解路径影响及中报业绩考验仍在持续,故后续我们建议应适当进行均衡配置:
美国加强对于中国半导体等行业的封锁,科技中半导体、数据要素等或有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倒逼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
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低估值高分红的央企龙头仍是A 股估值“洼 地”,以电力为代表的央企公用事业现金流稳健,且其市场化改革与混改力度或将加大,后续可以挖掘:燃气、自来水、环保、高铁等细分;
疫情冲击与地产下行影响下,与地产财富相应的高端和耐用品消费承压,与“口红效应”相关的休闲食品、小家电、国产服装化妆品等有望受益,且参考日本90 年代经验,老年人消费升级和年轻人消费下沉是未来5 年最重要的内生消费趋势,可关注大众消费“困境反转”的逢低布局机会;
疫情对于社会的长期复杂性影响,使得包括中药、医疗器械、OTC、药店等在内的医药板块的景气度将贯穿全年,叠加中美关系或迎来缓和利好,中药、创新药等医药品种逢调整可逐步布局。
风险提示:中周期来看,基于当前市场减持新规,量化规范后复杂的筹码结构消化,政策的定力与改革方向的决心,库存周期高点与一线城市地产政策放松后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后的“均值回归”,海外关键地缘风险“临界点”变化等,都或将使得下半年市场筑底的过程、时间、复杂程度超当前市场主流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