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差异化布局叠加全面商业化落地 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低位布局机会

类别:行业 机构: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曹旭特 日期:2023-09-19

  投资摘要:

      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2017 年至2021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亿元增长至近41.9 亿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7.6%。未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88.8 亿元,2021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7%。2030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 亿元,2025 年至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5%。

      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多孔领域已形成“1(进口)+4(国产)”的竞争格局。

      中国每年进行的多孔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数量由2016 年的17,979 例增加至2021 年的80,696 例, CAGR 为35.0%, 并预期自2021 年至2030 年进一步呈指数型增长,2030 年将达到100 万例,CAGR 为32.2%。中国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则相应的由2016年的6.8 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2.4 亿元,CAGR 为36.6%, 并预期自2021 年至2030 年起按23.8%的CAGR 增长,2030 年将达到221.3 亿元。

      单孔腔镜机器人或成国产厂商突破口。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创口小、切口隐蔽、能适应狭窄腔道、恢复更快等优点,一直被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未来趋势。目前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仅术锐获批,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等公司正开发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抛开市场因素,单孔腔镜机器人临床价值才是企业开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目前术锐单孔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覆盖泌尿外科所有经典术式,其蛇形手术臂结构和技术在临床价值上保证了灵活性和手术操作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专利及申请超500 项,构筑全方位知识产权城墙,完全绕开达芬奇的技术垄断。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后发先至。没有配额政策限制,是骨科手术机器人增速高于腔镜赛道的直接原因。DRG 付费,人工关节、脊柱等骨科耗材集采,也加大了医院引进手术机器人的意愿。创伤、脊柱领域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占据市场优势。天玑在已具有装机的先发优势(存量和增量均占市场80%以上)和大量临床数据并且保持技术升级和平台整合的前提下,未来无论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竞品都无法对其形成较大挑战。关节机器人百花齐放,国内厂商后来居上。目前中国关节手术机器人行业内目前已有多款产品获得NMPA 批准上市。虽然绝大多数存量市场份额仍为史赛克占据,但在新增装机数量口径下史赛克旗下产品销量有明显下降,与国产产品持平。随着天智航具有多项业内唯一技术的关节机器人上市,关节赛道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重塑。

      投资策略:把握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低位布局机会天智航-U(688277):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创伤,脊柱,关节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公司已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研发机制模式,未来将基于天玑平台,打通脊柱、创伤以及关节三个细分领域,形成骨科通路,从而创建生态优势。

      微创机器人-B(HK2252):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已有10 余款产品处于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公司致力于全球化布局,核心产品图迈、鸿鹄均已覆盖全球主要市场(中国,美国,欧洲等),在市场布局方面也做到了全球第一。随着新机型的迭代(图迈二代,图迈单孔)以及各赛道更多适应症的扩展,2023 年公司销售有望全面开花,持续放量。

      风险提示: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经营风险 ;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