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600760):订单交付兑现稳步推进 提供业绩增长坚实支撑
核心观点
整体看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较高水平,大力推进现有机型改装与新机型研发进程,二季度延续一季度产品交付确认趋势,上年末到手订单消化兑现进程顺利,后续公司业绩维持增速、持续释放可期。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0 亿元,同比增长16.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 亿元,同比增长33.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37 亿元,同比增长31.01%。
订单交付兑现稳步推进,提供业绩增长坚实支撑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0 亿元,同比增长16.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 亿元,同比增长33.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37 亿元,同比增长31.01%,营收与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源于公司报告期内产品销售增加。公司整体毛利率达10.43%,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62pct,成熟产品规模效应持续体现。公司23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706.2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1.66%,主要源于展览费用增加;管理费用达3.7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也14.92%,主要源于职工薪酬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研发费用维持增长态势,较上年同期微增0.64%,研发投入持续较高水平,大力推进现有机型改装与新机型研发进程。
本报告期内,公司合同资产科目与上期期末基本持平,应收账款较上期期末大幅增长约99.39%,达85.05 亿元。合同负债科目较上期末大幅下降约50.52%,说明公司在本报告期内,部分批次产品达到交付收入确认条件,前期预收款在当期实现确认。公司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长约12%,侧面说明公司采购仍在持续进行,前批次产品交付确认的同时,新一批次产品采购生产流程仍在稳步推进中。整体看来,公司二季度延续一季度产品交付确认趋势,上年末到手订单消化兑现进程顺利,后续公司业绩维持增速、持续释放可期。
构建全寿命维修体系,大型结构件实现专业化整合公司以现金形式收购吉航公司60%股权并增资2 亿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吉航77.35%股权,吉航公司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吉航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防务装备维修,本次交易将使上市公司完成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加快批量修理能力建设,未来公司主业将聚焦于“研、造、修”三大方向,预计将对公司估值与整体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飞公司与沈阳航产集团签订《大型航空机加结构件专业化整合项目合作协议》,拟联合筹建沈阳航产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前期由航产集团(或有特定第三方)现金出资,按照沈飞公司要求建设产线,在验收通过后航产集团将获得沈飞公司供应商全部资质。建设完成后,沈飞公司以实物资产机无形资产对合资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沈飞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34%且不高于49%。该协议的签订将有效提升沈阳地区航空结构件加工生产能力,提高整机生产配套效率,进而推进整机产量释放。
下游需求饱满,业绩提速可期
我国目前战斗机数量为美国同期的一半左右,各类机种在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且约40%至50%的军用飞机面临退役,装备建设急需提速。我国将逐步淘汰二代机,以三代机为主体开始向四代机转变,三代、四代战机将陆续迎来不同程度的批量交付。在国产航母具备弹射能力后,舰载机将逐渐从三代机向四代机转变。
预计未来10 年,我国新增战斗机数量约为1500 架(三代机与四代机比例约为2:1),市场空间或达千亿美元级别。公司将受益于各型歼击机的持续列装,航空装备业绩或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订单交付兑现稳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目前国内歼击机主要上市平台,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军机需求放量;国产航母陆续入列将使舰载机需求出现较大同比增长,新老需求叠加可为公司提供未来2-3 年业绩支撑;股权激励有效提振公司生产交付效率,未来激励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加力投入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研发水平、产能与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新机型下线后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公司2023 年至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8 亿元、36.45 亿元、46.13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04%、24.47%、26.57%,相应23年至25 年EPS 分别为1.06、1.32、1.67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41、33、2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主营产品为成熟三代及三代半歼击机,产品放量与下游客户需求、节奏密切相关,下游对于整机列装型号方向一旦发生变化,公司批产型号产品放量将受到极大影响。
2、增产品多为原有成熟型号改型,新机型在用途、装备军种等方面均无前序型号可借鉴,产品定型、小批次、大批量节奏存在较高不确定性,营收利润新增长点的形成时点尚不明确。
3、军贸相关产品已有完成订单,相关外贸型号性能与成熟度有一定保障,但后续军贸需求能否持续、增速如何尚不明确,业绩贡献不确定性高。
4、空领域相关政策持续发展,民用客机研发生产正在逐步推进过程中,目前尚未形成较大批量,公司民机相关业务短期内实现较大利润贡献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