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新材(605123):航空航天需求旺盛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3 年中报,23H1 实现营收19.81 亿元,同比上升57.53%;归母净利润2.98 亿元,同比上升30.04%。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需求保持旺盛,公司订单量充足,产能不断释放,业绩得到较高增长,公司后续业绩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公司近期拟发行19.5 亿可转债,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环形锻件扩产和零部件加工,提高自身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亿元,同比上升57.53%;实现归母净利润2.98 亿元,同比上升30.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5 亿元,同比上升25.10%。
简评
受益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旺盛需求,上半年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9.81 亿元(+57.53%),归母净利润2.98 亿元(+30.04%),扣非归母净利润2.75 亿元(+25.10%)。
单季度来看, 23Q2 实现营收10.38 亿元, 同/ 环比+60.55%/+9.98%;23Q2 实现归母净利润1.55 亿元,同/环比+27.09%/+7.96%。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石化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司订单量充足,产能不断释放,实现了业务量扩张,营收得到较高增长,公司后续业绩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扩大航空航天精密环形锻件产能公司近期拟发行不超过19.5 亿元可转债,用于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智能产线建设项目、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两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为202,100.00 万元和68,713.80 万元(不含税),年利润总额分别为38,637.37 万元和23,739.73 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6.40%和18.75%(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38 年和7.58 年(含建设期3 年)。项目达成后,公司在航空航天精密环形锻件领域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精密加工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提高自身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继续扩展装备优势,市场开发内部管理双管齐下锻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锻造装备的更新换代,只有高精尖的设备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使公司具备了大型、异形、高端、大规模工业金属锻件生产能力。目前已拥有 1250T、2000T、3150T、3600T、7000T 快锻机等多台压力机,0.6m、1.2m、2.5m、5m、8m 和 10m等多台精密数控辗环机,同时拥有符合业界标准认证的加热炉、热处理炉、以及理化检测设备,并且各事业部设备在不断增加及更新中。在此条件下,可满足对普通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和镁合金等多种材质的加工生产,公司具备生产直径 200-10000mm、高度 30-1600mm 各种规格环形锻件及异形锻件的能力。公司实现了国内和国际航空发动机用环形锻件和机匣类锻件制造能力和尺寸的全覆盖。尤其随着本次募投项目建设中德国西马克10M 辗环机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装备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市场开发方面,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环境,公司在保持现有行业客户的持续跟进外,加大对新市场、新客户的开发,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专业化的服务。在航空航天业务方面,公司加强同各个主机厂的联系,参与了多个新型号的开发和试制,模锻业务也完成新客户的开发及部分试制,与罗罗和 GE 的合作不断深化,部分试制产品已拿到批产订单;在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坚定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承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协助突破技术瓶颈,上半年风电业务增长迅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主要模式为以销定产,围绕营销中心的市场订单组织生产。公司针对产品类型从行业、材料、尺寸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了质量可靠性。公司上半年完成了检测中心的整体搬迁和扩建,提升检测能力的同时,减少了委外费用,契合公司降本增效的要求;各事业部在做好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人才盘点及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及人才晋升通道,增加岗位技能培训及相关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人均产值;3T(TPM、TQM、TPS)精益体系搭建逐步落地,为公司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保持合理数量的现货库存,以便迅速响应客户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航空航天配套持续高增,看好中长期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可为航空发动机、航天运载火箭及导弹、卫星、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提供配套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产品的民营企业之一,同时公司已进入中国航发、航天科技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大集团的供应链体系,看好公司持续提升业务规模。预计公司2023 年至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3 亿元、8.35 亿元、10.0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53%、24.18%、19.94%,相应2022 年至2025 年EPS分别为5.55、6.89、8.27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9、15、12 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