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周报:AI+开启半导体新周期

类别:行业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剑/胡慧/周靖翔/李梓澎/叶子 日期:2023-05-30

  AI+开启半导体新周期,重视行业周期底部配置机遇。过去一周上证下跌2.16%,电子下跌0.09%,受英伟达超预期的财报数据及业绩指引带动,费城半导体指数、台湾资讯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0.68%、4.90%,市场对于AI 创新对半导体行业景气的拉动程度和节奏趋于乐观,结合我们此前测算,以GPT-3为例,在32 位的单精度浮点数数据下,训练阶段所需GPU 数量为1558 个,谷歌级应用推理阶段所需GPU 数量为706315 个,对于存储、Raid、功率等芯片的需求拉动同样显著,AI+有望成为继PC、手机后,半导体行业的主要推力。基于对前两轮周期中费城半导体指数抢跑行情的复盘,景气筑底阶段对于电子行情无需过度悲观,行业有望在逐季改善的业绩趋势中逐季走强。

      5 月下旬电视各尺寸面板价格进一步上涨。根据WitsView 数据,5 月下旬32/43/55/65 英寸LCD 电视面板价格32/57/105/145 美金,较5 月上旬提升3.2%/1.8%/6.1%/4.3%,分别较现金成本高出-0.26%/0.90%/10.86%/1.52%。

      受益于实质订单需求回暖,TV 面板价格在5、6 月份回到现金成本之上;同时面板厂产能利用率开始提升,TrendForce 预计2Q23 产能利用率将回到70%以上,3Q23 将挑战80%,面板市场已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在面板厂“按需生产、动态控产”经营模式的支撑下,我们看好面板价格实现温和回升,面板厂稼动率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继续推荐京东方A、TCL 科技。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将于6 月6 日至10 日举行,有望发布旗下首款MR 设备。

      5 月24 日苹果宣布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3 将于6 月6 日至10 日以线上形式举行,供所有开发者免费参与。苹果有望在WWDC23 期间发布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它将能够提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体验,将搭载M2 芯片和xrOS 系统,具有隔空打字功能,用户可通过眼球和手势来控制,售价在3000 美元左右。2023 年在索尼PS VR2、苹果MR 头显、Meta Quest3 等关键新产品带动下,全球XR 产业有望恢复增长趋势,继续推荐领益智造、创维数字、三利谱、歌尔股份、京东方A 等产业链相关标的。

      ADI 预计下季收入环比减少,但消费电子领域将环比增长。ADI 公布截至4月29 日的2QFY23 业绩,实现收入32.63 亿美元(YoY +9.8%,QoQ +0.4%),连续13 个季度环增,公司超70%的产品交货期缩短到13 周内。从下游来看,工业、汽车同环比均增长,通信、消费电子同环比均下滑。公司预计3QFY23 营收30-32 亿美元,同比-3.5%至+2.9%,环比-8.1%至-1.9%,其中工业和汽车将环减低个位数,通信将环减约10%,消费电子将环增。

      公司认为消费电子市场最糟糕的时间已过去,关注受益消费电子需求复苏的圣邦股份、晶晨股份、芯朋微、力芯微、艾为电子、帝奥微等。

      日本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关注国产设备破茧成蝶。5 月23 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针对23 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相关设备对包括中国在内部分国家出口需要经济产业相的事先批准。日本于3 月31 日发布该修正案征求意见稿,预计7 月正式施行。管制产品包括EUV 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和较为广泛的蚀刻、光刻、薄膜、检测设备等,或涉及TEL、SCREEN、尼康等约10 家企业。继续推荐国产化进程明确提速的设备、零部件及材料龙头: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北方华创、芯碁微装、万业企业,零部件标的英杰电气、富创精密。

      海外大厂碳化硅收入与产能同步发力,关注国内器件端的长期竞争力。据5月26 日罗姆发布的22 财年年报,公司在碳化硅领域23-25 年的潜在销售市场约45 亿美元,25-27 年将增至约126 亿美元;相应地,公司25 年碳化硅销售目标约9.2 亿美元,27 年将增加至19.2 亿美元;对应25 年公司碳化硅产能将增至21 年的6.5 倍。此前,英飞凌预计23 年碳化硅收入增速将超60%,27 年产能将增至22 年的10 倍。随着海外大厂在产品应用与供给端加速发力,碳化硅渗透加速;与海外大厂相比,目前我国碳化硅器件厂商仍处于量产推进阶段,尚未具备提供包含IC、模拟芯片的解决方案能力,随着未来衬底成本占比降低,具备产品差异化能力的公司有望在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推荐关注相关器件公司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东微半导及扬杰科技。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工业富联、沪电股份、传音控股、海康威视、京东方A、光弘科技、环旭电子、视源股份、TCL 科技、东山精密、康冠科技、闻泰科技、创维数字、永新光学、鹏鼎控股、电连技术、四川九洲、世华科技、三利谱、福立旺、歌尔股份、易德龙

      半导体:中芯国际、国芯科技、长电科技、晶晨股份、圣邦股份、芯朋微、杰华特、江波龙、帝奥微、裕太微-U、力芯微、斯达半导、恒玄科技、芯原股份、东微半导、通富微电、紫光国微、峰岹科技、扬杰科技、赛微电子、新洁能、华虹半导体、纳思达、宏微科技、士兰微、华润微、天岳先进、时代电气、兆易创新、韦尔股份、晶丰明源、北京君正、澜起科技、艾为电子、思瑞浦、卓胜微、纳芯微

      设备及材料:中微公司、英杰电气、鼎龙股份、北方华创、金宏气体、拓荆科技、芯碁微装、雅克科技、安集科技、路维光电、富创精密、广立微、万业企业、立昂微、沪硅产业、中晶科技

      被动元件:洁美科技、顺络电子、三环集团、风华高科、江海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