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钟精机(002158):毛利率持续改善 看好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类别:公司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鲁靖/朱晔 日期:2023-05-04

  2022 年全年:

      1)实现营收32.66 亿元,同比+9.55%;实现归母净利润6.44 亿元,同比+32.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5 亿元,同比+32.74%。2)全年毛利率35.78%,同比+0.94pct;归母净利润率19.73%,同比+3.4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18.54%,同比+3.25pct。3)期间费用率为12.72%,同比-4.2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6%、4.03%、5.25%、-1.33%,同比分别变动-0.3、-0.64、-0.96、-2.35pct,财务费用降低明显主要系去年汇兑收益5091 万元。

      2022Q4 单季度:

      1)实现营收9.3 亿元,同比+17.91%,环比-3.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1 亿元,同比+37.99%,环比-25.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 亿元,同比+50.02%,环比-21.32%。2)Q4 单季度毛利率35.55%,同比+1.54pct,环比-2.66pct;归母净利润率18.34%,同比+2.69pct,环比-5.24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18.29%,同比+3.91pct,环比-4.09pct。

      2023Q1 单季度:

      1)实现营收6.9 亿元,同比+16.01%,环比-2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16 亿元,同比+27.48%,环比-3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 亿元,同比+40.5%,环比-35.49%。2)Q1 单季度毛利率36.85%,同比+3.89pct,环比+1.3pct;归母净利润率16.88%,同比+1.55pct,环比-1.45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15.9%,同比+2.77pct,环比-2.38pct。

      分产品来看,2022 全年,压缩机(组)收入17.37 亿元,同比+2.36pct,毛利率31.43%,同比+1.29pct;真空产品收入12.76 亿元,同比+22.41pct,毛利率42.61%,同比-0.53pct;铸件产品收入 0.67 亿元,同比+15.50pct,毛利率8.72%,同比+5.46pct;零件及维修收入1.85 亿元,同比+1.05pct,毛利率39.19%,同比-1.78pct。

      真空泵国产替代,光伏+半导体双重赋能:1)光伏: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最近5 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公司在光伏长晶及电池片产业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国内光伏大厂及重要机台商(晶盛机电、深圳捷佳创、隆基绿能等)长期合作。目前上海的枫泾厂和兴塔厂两厂光伏发电屋顶面积达 41,855 平方米,2022 年度使用光伏发电量为 191.35 万度,折合约 540.22吨标煤,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发电量为 949.47 万度,折合约 2,661.29 吨标煤。2)半导体:公司作为螺杆式真空泵的龙头,同时在多级鲁式和旋片泵有市场布局。在螺杆式真空泵方面,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研发与应用经验,并已经成功研发全系列中真空干式真空泵产品(满足半导体生产最先进工艺),并拥有SEMI 安全基准验证证书。

      两手抓:空压机逐步回稳,新产品满足增量市场。2022 年上半年,市场需求萎缩,空气压缩机行业增量、存量市场均呈现下滑的态势;公司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采用封闭式驻厂生产模式维持基本生产,产量下滑60%以上的同时公司运输、材料成本提升。存量市场上,公司利用自身的变频节能产品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增量市场上,公司以较高的性价比进入煤矿、空分、化工等行业,并取得了较好业绩,压缩机(组)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3.20%,营收同比+2.36pct,营业成本仅小幅+0.47pct。

      公司加强研发,2022 年公司推出自制品牌的无油螺杆空压机,逐步取代进口品牌,以高性价比打开市场空间;同时公司成功研制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可大量应用于光伏行业,玻璃行业,半导体等行业;开发一系列无油鼓风机,满足增量市场需求。截至22 年末,公司已拥有 96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78 项、外观设计专利 11 项。

      加快投产步伐,拓展海外市场:1)上海兴塔厂区的扩产建设工程,在2023 年Q1 已全部完工,Q2 开始逐步投入使用,为公司后续进一步扩大产能提供有效保障。 2)公司利用在越南、韩国、印尼、印度、中东、欧洲等海外子公司的平台,拓展公司产品在电子、光伏产业的发展;在越南北宁购买土地建设工厂,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预计于2023 年底竣工完成。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新建产能释放以及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审慎调整,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4 亿元(前值7.18 亿元)、9.27 亿元(前值9.85 亿元)、11.3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17.61、14.14、11.5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升、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