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龙净(600388):环保行业龙头 风光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类别:公司 机构: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宝幼琛/任春阳 日期:2023-03-22

  大气治理行业龙头,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创立于1971 年,2000 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大气污染领域环保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是大气治理行业龙头企业,并积极拓展水污染治理、固危废处置、生态修复及保护等其他非气环保业务,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及工程业绩遍布全国34 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亚非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位列“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服务企业20强”首位、中国环境企业50 强第8 位。近几年同时积极寻找新能源产业机会,着手布局风光、储能等领域,形成了“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公司营收从2018 年的94.02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112.97 亿元,对应的归属净利润也从8.01 亿元增长到8.60 亿元,CAGR 分别为6.31%和2.40%,业绩稳步增长。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18.80 亿元(+5.16%),归属净利润8.04 亿元(-6.52%),净利润下滑主要是2022 年因为华泰保险事件单项计提信用减值准备0.98 亿元的缘故。

      大气治理仍有千亿空间,在手订单充足,环保业务稳增长可期近几年的缺电现象凸显出煤电的压舱石作用,“十四五”期间煤电政策有所改善,2022 年煤电投资和煤电项目核准均加速,带来电力行业烟气治理需求提升,预计未来3 年电力行业大气治理的市场空间仍有300 亿元,同时伴随着钢铁、水泥、焦化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持续深入,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市场空间近1000 亿元。作为中国大气环保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公司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脱硝除尘的核心技术,多项技术和产品入选国家重大技术装置和推广目录。凭借着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展现出优异的拿单能力,新增订单连续多年处于行业前列,尤其是在非电行业领域。2022 年公司签订工程合同97.87 亿元,期末在手工程合同达到 185.26 亿元 (不含运营合同),是2021 年营收规模的1.56 倍,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环保业务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紫金矿业入主,助力公司新发展

      2022 年5 月,紫金矿业受让原控股股东15.02%股权,并享有25.04%表决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紫金矿业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铜、金、锌、锂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研究的大型矿业集团,在中国15 个  省和海外14 个海外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同时在加速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紫金矿业入主,将会在技术、资金、市场、渠道等方面赋能龙净环保,同时双方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1)环保业务:龙净环保可以为紫金矿业的矿厂提供冶炼厂、燃煤锅炉大气治理、矿山尾矿资源化、矿山土壤及生态修复等、以及膜法提锂、矿山碳捕集碳减排技术等服务;2)新能源业务:双方在光伏/风电电站EPC 工程建设及运维、储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紫金矿业成为控股股东,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风光储稳步推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紫金矿业入主后,公司新能源业务稳步推进。风光业务:定位服务于紫金矿业矿山绿电项目,保守需求不低于3GW。1)收购控股股东旗下3 个绿电项目股权;2)2023 年3 月,公司拟投资10.93 亿元用于建设黑龙江多宝山一期 200MW 风光项目(光伏40MW,风电160MW),项目预计2023Q4 建成,投产后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4.92 亿KWh;3)塞尔维亚、圭亚那光伏等项目也已经开始投资建设,其他多个矿山绿能发电项目也正积极推进中。储能业务:1)2022 年10 月公司与上杭县政府合作,拟建设5GWh 总投资20 亿元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项目;2)2022 年10 月与量道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龙净环保持股49%),拟建设年产6GWh 锂电储能系统(一期1GWh),包括储能系统设备集成工厂、BMS 、EMS 等;3)2022 年12 月与蜂巢能源成立合资公司(龙净环保持股60%)建设新能源电池储能模组PACK 和系统集成项目(一期2GWh),后续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二期建设3GWh 储能pack项目。绿电储能项目稳步推进,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

      我们看好公司环保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能源业务带来的业绩和估值弹性,根据公司的项目进展情况,我们上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12.11、18.12、24.24 亿元,EPS 分别为1.13、1.69、2.26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5、10、8 倍,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项目进度及效益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ST 可能存在退市风险、新能源业务订单获取及执行低于预期的风险、与紫金矿业协同效应低于预期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