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侧:正反双向减排

类别:策略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倪赓/戴康 日期:2023-03-21

  报告摘要:

      历史回顾:循环经济理论从初露头角到普遍共识:

      (1) 20 世纪六十年代:环境保护兴起,循环经济理论萌芽。

      (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模式出现。

      (3) 20 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两大趋势,如今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认同的经济发展理念。

      实践探索:形成四种主要的循环经济模式:

      (1) 杜邦模式:即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循环经济三原则与化学工业相结合,发展出3R 制造法,通过企业内部物质循环的提升带来负外部性的降低。

      (2)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回收系统(DSD)模式:对包装废弃物进行收集和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DSD 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3)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

      (4) 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模式: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综合性法律和产品性质专项法三个层面。

      未来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1) 正面转型,降低正碳排: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废弃物处理,提高资源处置与综合利用能力。对于再生资源,提高回收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对于废弃物,可以推行资源化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元素再生产新产品;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废物,通过生产系统外的物质交换,达到减量化与减害化。

      (2) 反向发力,增加负碳排:尽最大可能提高环境和人工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科技突破助力碳中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