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四):脱敏治疗 兼具空间与格局的优质赛道

类别:行业 机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沈文文/李蔚 日期:2023-03-19

  核心观点: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结膜炎等,虽然一般很少危及生命,但妨碍患者的注意力、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情绪烦躁、抑郁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被 WHO 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从分子机制上来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可以分为5个步骤:当患者首次接触变应原时,患者的树突状细胞摄取变应原蛋白,并诱导产生变应原特异性的Th2细胞,Th2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诱导其产生变应原特异性的IgE, IgE结合在肥大细胞上,完成致敏;当变应原再次进入黏膜时,抗原可以直接肥大细胞上的IgE,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多个效应器官,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的估计,全球有10%-30%的成人以及40%的儿童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根据ALK公司年报数据,全球受到过敏性鼻炎影响的人群超过5亿人。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成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有显著增长趋势。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自我报告的成人过敏性鼻炎发生率为8.7%,而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0.2%。研究中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最高的上海,2011年成人自我报告过敏性鼻炎发生率达到23.9%;而相对较低的长春,这一数字也达到16.8%,高于2005年的水平。我国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总体高于成人,并有显著增长趋势。2008-2009 年对北京、重庆、广州的 24,290 例儿童患者调查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 3.15%、7.45%和 2.09%,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 14.46%、20.42%和7.22%。另外一项针对我国儿童哮喘发生率的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11年,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增长趋势。

      从患者自身的易感性来看,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受到基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占50%。在控制遗传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超过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地区。另外,空气污染可以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研究表明,对于遗传易感的个体,当同时接触变应原和空气污染物—柴油机排气颗粒时,IgE的产生与单独接触变应原相比增加20-50倍。从过敏原来看,尘螨是世界性分布最为广泛、致敏性最强、患者过敏数量最多的过敏原之一。在中国17个城市6304个单纯哮喘、单纯鼻炎、哮喘合并鼻炎的患者调查发现,59.0%的患者对粉尘瞒过敏,57.6%的患者对户尘瞒过敏,分别居过敏原阳性率的第一、第二位。除了尘螨类过敏原外,花粉也是世界性分布广泛、致敏性强的一类过敏原。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南方区域的气候特征更容易促使粉尘大量繁殖,因此南方区域粉尘鳞过敏性疾病患者人数较多:而蒿属花粉的过敏率则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区域特征。

      过敏性疾病的发展遵循特应性进程,呈现出过敏反应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刚开始,个体可能只是对一种变应原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致敏的变应原数量增多,过敏症状的严重性增加,过敏性反应甚至转到另一个器官。比如:某些个体由儿童期的特应性湿疹可能会发展为变应性鼻炎,最终发展为哮喘。临床上观察到,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很高,超过80%的哮喘患者并发鼻炎,10%-40%的鼻炎患者同时患有哮喘。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主要可分为环境防治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环境防治是指通过避免诱发过敏的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病次数,而药物治疗针对机体自身。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可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其中,对症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β-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传统药物,这些药物或者具有一般抗炎作用,或者针对过敏反应中特定的生物活性介质,大多只具有缓解症状的功能,而不能有效治愈过敏性疾病;而脱敏治疗是一种旨在影响过敏性疾病发展进程的对因治疗方式。

      脱敏治疗包括皮下注射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通常用疗效、安全性和易用性来衡量这两种方式的优劣。

      在疗效方面,SLIT和SCIT疾病相当;在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SLIT明显优于SCIT。对于患者来说,在安全性、疗效和易用性三者之间寻求平衡,SLIT优势明显,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从疗效上看,一项研究评估了日本柳杉花粉SLIT片剂对日本柳杉花粉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停药后对疾病的修饰作用。研究显示,日本柳杉花粉SLIT片剂在三年疗程中具有持续的临床疗效。此外,SLIT在疗程停止后仍然对过敏性鼻炎具有修饰作用,即延缓疾病的进展。

      从市场情况来看,根据2021年过敏性疾病相关药物在PDB样本医院的销售额,我国过敏性药物治疗市场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销售额占比最高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用的复方药物)、组胺H1受体拮抗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占比分别为44.48%、24.88%、13.33%),均属于对症治疗药物;而脱敏治疗占5.72%。根据ALK年报,全球有约5亿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影响,而目前仅有不到500万人接受了脱敏治疗,渗透率不足1%。渗透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中国脱敏治疗药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从 2017 年的5.57亿元增长至 2021年的10.09亿元,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

      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比较SLIT和SCIT两种方法的市场增长情况,SLIT市场近年来快速成长,在头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头部公司收入贡献最大的组成部分。

      从国内脱敏治疗药物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在售的脱敏治疗药物有 4 种,分别为畅迪(粉尘螨滴剂)、畅皓(黄花蒿滴剂)、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和阿罗格(螨变应原注射液),研发公司分别为:我武生物、我武生物、ALK-Abelló以及Allergopharma。其中,阿罗格和安脱达均为皮下注射产品,而畅迪为舌下滴剂。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畅迪的市场占有率最大,2021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1.72%,远超另外两种竞品,连续多年独占中国脱敏治疗药物市场。作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唯一一款舌下含服的粉尘螨脱敏治疗药品,畅迪的竞争优势体现在:①价格优势,年治疗费用低 ;②易用性,舌下含服给药方式更方便,可以在家自主给药,更适合儿童,并且药品可以在阴凉处保存(≤ 20 ℃),对比竞品须在2~8 ℃低温环境下贮存,更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③接受度,舌下含服在理论上安全性更好,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另外,我武生物2021年获批上市的畅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针对黄花蒿变应原的过敏治疗药物。

      重点公司:我武生物。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新进入者风险;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