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300487):层析介质 新增长极

类别:创业板 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强峰 日期:2023-01-18

  层析介质:生物制 药分离纯化核心材料,2025年我国市场空间超百亿层析是生物制药行业分离纯化关键技术。由于生物药粗产品成分复杂,普通纯化技术如过滤、蒸馏等已经无法满足提纯要求,层析技术应运而生。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组分中各个成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与层析介质作用力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色谱柱的分离纯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层析介质的形貌、结构、粒径大小和分布、孔径大小和分布、材质组成及表面功能基团等。

      生物药行业快速发展,预计2025 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达115 亿。

      从需求端来看,生物制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为2979 亿美元,预计到2025 年将增长至5301 亿美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达12.20%,远超同期化学药的5 年年复合增速2.80%。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0 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为3457 亿元,预计到2025 年将增长至8116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达18.61%,超过同期全球增速6.41 pcts,有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而层析介质作为生物药上游主要耗材之一,占原材料成本的21%,将充分受益于生物药的快速发展。根据测算,2021 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约66 亿元。同时,根据国内企业生物药产能扩张计划,预计未来3 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以上年复合增速,则至2025 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将达到115 亿元。

      行业准入壁垒高,生物制药降本趋势下国产填料大有可为层析介质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层析介质行业主要有三大壁垒,分别为制造壁垒、品类壁垒和客户壁垒。制造壁垒主要体现在如何控制层析介质基体材料的种类、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等指标以及官能团的性能和密度。品类壁垒主要是因为层析介质种类多样,而且下游客户往往会对层析介质制造企业提出配套生产的要求。客户壁垒则主要体现在下游验证周期长和客户粘性高这两个方面。因此,目前层析介质仍由国外企业主导,新进入者难度较大。

      药企降本+政策支持+企业技术突破,填料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一方面,集采和医保谈判政策下药品价格降幅较大,药企降本动力足。层析介质作为制药行业核心原材料之一,亦在降本之列。而目前国内药企大多采用进口层析介质,其价格远高于同品类国产层析介质,在降本的趋势下国产层析介质有望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另一方面,层析介质作为一种“卡脖子”材料,我国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化,国产层析介质发展空间广阔。此外,在国内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我国层析介质企业如纳微科技、蓝晓科技、博格隆等在部分产品上已经逐渐实现技术突破,产能开始释放并逐步进入下游企业供应链中。随着我国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层析介质有望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蓝晓科技:层析介质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公司以吸附材料为基,逐步向层析介质等医用材料延伸,打造新增长极。

      从收入的角度,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增长迅速,2022H1 实现收入1.53 亿元,同比增长109.29%,远超同期其他领域吸附材料。收入结构上,  2022H1 收入占比25%,仅次于水处理与超纯化。从技术储备的角度,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自身技术布局,层析介质专利数量不断增长,喷射法均粒技术的突破更是直接使得产品批量稳定性和综合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越,助力公司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从产品结构的角度,公司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硬胶和软胶的全面覆盖,可为客户提供包括亲和、离子交换等各类层析介质以及相关的后续服务,逐步受到客户认可。新产品方面,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 亲和填料、mRNA 纯化亲和填料oligodT 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连续流层析系统已经与客户合作完成工艺参数设计,并开始进行生产。从产能的角度,公司2022 年新建5 万升/年的层析介质生产线,总产能达到了7 万升/年。新产能的建成,一方面将有效缓解现有产能不足,另一方面,新生产车间参照GMP 规范设计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此外,新产能建成后,可实现单批次产量2000L,满足部分客户对填料单批次使用量的需求,提高客户自身产品的批次稳定性。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层析介质是公司生命科学大板块中的一员,其余的还包括如固定化酶、合成载体等产品。

      由于生命科学板块各个产品客户具备一定的重合,当某一种产品成功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之后,客户可能会倾向于优先考虑同一公司的另一产品,因此公司生命科学多产品的布局有利于发挥整体的协同互补优势,促进各细分领域共同进步。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公司已经成功突破了均粒技术,产品一致性大幅提升,产品结构也逐步向层析介质等医用材料延伸,涉及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等,未来生命科学领域将成为拉动公司业绩的新增长极。同时,考虑到公司盐湖提锂项目节奏略有改变,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26.12、33.22 亿元(前值为21.10、27.20、34.5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85、7.08、9.05 亿元(前值为5.35、7.35、9.3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5、38、30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5)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