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防疫政策演变影响之三医疗器械:短期修复看消费医疗及择期相关产品 长期仍然看创新及渗透率提升

  防疫政策优化下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遇:近期我国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疫情后复苏有望成为明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之一。我们选取消费医疗器械、高值耗材、IVD、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海外龙头作为参考公司,分析疫情的影响和恢复的情况,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提供借鉴。

      消费医疗器械:恢复程度有所分化,部分公司眼科、医美业务恢复相对较好,手术类眼科业务疫情下弹性更大。1)以STAAR、爱尔康、强生为例,三家公司眼科业务在2020年疫情初期均受到负面影响;随着疫情缓和及防控政策调整,2020下半年以后各公司收入均迎来恢复性增长态势,2022年均已实现稳定增长。以艾伯维为例,公司医美注射产品在20Q4恢复增长,21Q3以来单季度收入同比均维持增长态势。以爱齐科技、SDC为例,两家公司口腔器械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以来,受北美地区消费下行、部分地区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两家公司22Q3收入仍呈现同比下滑趋势,其中爱齐科技较19年同期实现较大增长,SDC矫正器发货量仍未恢复至19年同期水平。2)以爱尔康、强生的眼科器械业务为例,相比接触镜类业务,两家公司的手术类业务在疫情影响下弹性更大,在疫情爆发初期收入同比下滑幅度更大,在之后的恢复期同比增速更高,可能由于手术业务主要针对院内眼科诊疗市场,相比院外市场业务,受疫情影响波动更大。

      高值耗材:择期手术受疫情负面影响明显但恢复较快,目前部分细分领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强生的骨科、介入解决方案(电生理等)业务,以及雅培和爱德华的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均属于可择期性手术,在20年Q2均出现收入同比下滑的情况,此后随着手术量恢复收入迎来恢复性增长,目前部分领域已恢复至疫情前增速水平;2)部分创新器械受产品渗透率提升(比如爱德华的TMTT业务)和新产品放量(比如Shockwave公司的C2球囊导管21年获批FDA)的驱动,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3)爱德华的TAVR业务在2022年Q2-Q3尚未恢复至疫情前增速水平,主要受到美国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的影响。

      IVD:新冠检测相关业务受疫情拉动明显,常规检测业务普遍受负面影响,目前逐步恢复增长趋势。1)罗氏和雅培的分子诊断,以及罗氏、西门子和雅培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疫情期间需求显著提升,其中新冠核酸检测需求爆发(20年Q2-Q3)早于新冠抗原检测(20年Q4开始需求爆发),此后在高基数下增速逐渐回落;2)2020年疫情防控政策导致医院诊疗量、检测量下降,罗氏的中心实验室、糖尿病、病理业务,雅培的POCT业务,西门子的常规检测业务,以及希森美康的血液学、尿液等细分领域受负面影响较大,21年Q2在低基数下实现恢复性高增长,此后逐步回归增长态势;3)受疫情影响不大的业务:德康医疗的CGM需求较为刚性,且以院外市场为主,受疫情整体影响有限,增速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希森美康的凝血业务虽然疫情早期受负面影响,但在新冠重症检测中有一定需求,部分弥补了常规凝血业务的下滑。

      医疗设备:抗疫产品线和非抗疫产品线业绩表现分化显著,非抗疫设备前期受疫情负面影响。1)生命支持领域:2020年GE和飞利浦的监护仪、呼吸机等抗疫设备需求显著提升,此后随着疫情缓和需求逐步回落;2)影像设备和内镜领域:西门子医疗的MR、超声等非抗疫设备20年Q2和Q3受疫情影响收入同比下滑,飞利浦的诊断治疗业务(诊断影像设备、DSA、超声等)和奥林巴斯(内镜设备和耗材为主)20Q2收入分别同比下滑9%和25%,此后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奥林巴斯目前季度收入维持个位数增长水平,而飞利浦互联医疗业务受供应链问题、呼吸机召回的影响,已连续多个季度处于收入同比负增长的状态。

      投资建议:1)消费医疗器械:疫情期间需求受抑制明显的眼科等消费医疗器械板块,相关公司包括爱博医疗、昊海生科等。2)高值耗材:疫情期间因择期手术推迟而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的板块,电生理领域的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内镜诊疗耗材领域的南微医学;建议关注骨科领域的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神经介入领域的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等。3)IVD领域:建议关注常规检测业务受疫情负面影响的板块,相关公司包括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4)医疗设备:建议关注疫情期间需求受到抑制或者延缓的细分领域,比如MR、超声、软镜设备领域,疫情后有望恢复增长,相关公司包括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防控政策可能随着疫情变化作出相应调整);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受益板块高基数下的收入下滑风险;疫情反复可能导致常规检测需求受负面影响;供应链风险;集采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研发和生产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