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300487):Q3整体运行平稳 各业务稳步推进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卢昊/邓天泽 日期:2022-11-07

事件

    2022 年三季报:Q3 合计实现营收4.24 亿元,同比+26.58%;实现归母净利1.16 亿元,同比+33.91%,环比-0.59%。

    前三季度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1.77 亿元,同比+32.15%;实现归母净利3.14 亿元,同比+31.97%。

    简评

    单季与历史最佳持平,报表质量再度有所提升

    单纯从归母净利而言,公司Q3 与Q2 环比相仿,仍然维持在历史最佳的水平。但从实际报表质量来看相比Q2 还有提升——Q3公司除了和Q2 一样预计产生较大规模的公司汇兑损益(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和股权激励费用(22 年预计计提较多)外,在同等利润体量下,多缴纳所得税1952 万元。如只考虑营业利润,公司Q3 实现营业利润1.36 亿元,环比Q2 增长16%,同比增长38%,为历史最佳水平。

    提锂业务:进度符合预期,预计22Q4-23 全年将迎来收入确认集中期;兼具长期逻辑

    今年以来,公司接连接到国内、海外的新盐湖提锂订单,或与资源方达成相应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订单节奏,22Q4 到23 年将成为公司提锂收入的集中确认期。在Q3 单季内,公司与金昆仑合作的大柴旦5000 吨盐湖提锂项目、与锦泰合作的巴伦马海1万吨顺利完成交付,与合同约定时间基本相符。当然收入端的确认可能存在一定滞后。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吸附法盐湖提锂确实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任何一家提锂技术方,实现产业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吸附分离的底层技术(基架制备、官能团化)作为典型的材料科学实践,需要长期的know-how 积累,而蓝晓作为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在该领域深耕20 余年,尚且经历两轮锂价周期才能实现高效的提锂产业化;另一方从实验室/小试中试阶段到产业化,仍要经历很大的跨越,其中既涉及到放大化装置稳态运行所需要的种种额外条件,也由于资源方意愿强烈的背景下、技术方的先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应注意到吸附法提锂的长期逻辑:以蓝晓为代表的吸附+膜法技术,逐步被验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适用于几乎各类盐湖的提锂,或将深刻改变盐湖提锂乃至全球锂资源供给的格局。全球锂需求会一直增长,盐湖储量又极丰富,这其中可以看到非常长期的扩产和替换逻辑,并非一轮锂价周期就结束。

    生命科学:苏州蓝晓成立后进展极快,H1 板块增长109%,从长期看势将成为蓝晓的重要战场生物制药全球2 万亿市场,同样也是快速增长的市场。而吸附分离材料在生物制药领域是关键耗材,仅大分子纯化全球每年就约400 亿规模,其余在细胞培养、生物反应、IVD 等也多有应用。生命科学领域吸附剂的市场空间与其他领域吸附剂的总和相当。技术角度,公司在吸附分离领域深耕20 年,在基质合成、官能团化等底层技术有深厚积累,充分具备切入生命科学领域的能力。以大分子纯化为例,公司技术方案(琼脂糖软胶)更接近以Cytiva 为代表的世界主流。7 月,Protein A 填料通过FDA DMF 备案,是对公司在该领域技术能力的又一有力验证。过去公司以其他工业端客户为主,但随近年来体量、现金流大幅增长,在生命科学领域谋求更长期发展也几乎是必然选择。

    2021 年,公司成立苏州子公司,实际运行约一年,已有快速进展。上半年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实现营收1.53 亿元,同比增长109%。且目前新建50000L 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完成土建,且参照GMP 规范设计和建设,标准较此前第一代生产线有大幅提升。另外包括包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 填料完成多家小试;mRNA 纯化亲和填料oligodT 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等新进展。

    能源金属(镍、钴):吸附法应用潜力逐步凸显,关注提镍、提钴进展除锂之外,镍和钴也属于需求增速快、未来数年规划产能较多的新能源金属。特别是镍方面,华友、力勤等国内企业都有大规模镍开采规划。而蓝晓吸附法湿法冶金工艺特别适用于红土镍矿的镍提取,用于褐铁矿/硅镁镍矿在酸浸后的湿法冶炼,有望因设备投资和成本上的优势部分替代传统萃取法。公司在提镍用吸附剂方面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储备。据公司年报,公司开发的高效镍吸附剂在东亚镍矿的性能测试中,达到国际公司最好性能指标,并开发自有工艺,为海外客户提供近4000 万元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的整体解决方案。在钴方面,在钴回收方面,公司在刚果(金)获得整线合同,目前已经成功投产,并生产出钴产品,该项目将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拉动作用。

    其他非锂板块:新应用不断涌现,增长潜力同样可观公司下游横跨多个板块,而我们认为在上述板块之外,公司在其他板块也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即使没有盐湖提锂、生命科学这样的热点领域,也不失为厚雪长坡的优质企业,原因包括:(1)吸附分离为平台型技术,即无论在各应用领域,其底层技术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因此具备很强的迁移性和复用性;(2)吸附分离技术是相对高端的分离纯化技术,伴随下游工业的持续发展、对纯化和除杂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吸附分离技术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如盐湖提锂就是近年来新涌现的需求领域;(3)公司实控人均为技术出身,2001年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于该技术,经历二十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吸附分离材料解决方案龙头,在底层技术上深厚积淀;(4)伴随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现金流状况大幅好转,向更多领域持续投入资金、产能的能力也愈来愈强。

    盈利预测和估值

    我们认为公司各项业务实际推进速度与我们此前的额预估相仿。但基于公司大项目收入确认节奏的变化,我们下调公司2022 年业绩预测。我们预测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21、9.23、10.70 亿元,对应PE为48X、27X、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盐湖提锂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生命科学板块受到创新药CXO 产业链景气度下行的影响,技术扩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