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化学(002064):Q3业绩承压 静待氨纶底部复苏 己二酸需求释放在即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邓胜 日期:2022-11-04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9.41 亿元,同比减少5.11%;实现归母净利24.16 亿元,同比下降60.57%。

      对应Q1、Q2、Q3 营收分别为72.93、65.45、61.03 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3.62、10.32、0.21 亿元。

      简评

      需求低迷,价差收窄,Q3 业绩承压

      氨纶方面,三季度以来,淡季背景下需求不佳,终端需求始终疲软影响下,氨纶盈利下降;己二酸方面,二季度以来,纯苯一路走高,下游市场受疫情影响开工率不足,盈利水平下降。价方面:

      2022 年Q3 氨纶20D、氨纶40D、己二酸、聚氨酯原液市场均价分别为42717 元/吨、33630 元/吨、9601 元/吨、18005 元/吨,环比-32.64%、-28.53%、-20.27%、-8.86%;2022Q3 氨纶20D、氨纶40D、己二酸价差分别为21484、12397、1330 元/吨,环比-8237、-964、-1703 元/吨。氨纶、己二酸价格价差2022 年Q3 较Q2 下滑较大,同时Q3 原材料下跌较块,需计提部分库存损失,多重因素下公司业绩承压,实现归母净利0.21 亿元,环比下降98%,毛利率为6.24%,环比下滑15.42pct,净利率为0.33%,环比下滑15.43pct。

      持续加码氨纶行业,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公司目前拥有氨纶22.5 万吨,公司重庆基地30 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50 万吨,产量达到60 万吨,巩固全球氨纶行业龙头地位,且重庆基地在能源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强。供给端,2021 年国内氨纶总有效产能达103.79 万吨,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不少落后小产能已经关停或处于关停边缘,CR5 从2012 年的51%上涨到目前的72%,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2022 年新增产能也集中在华峰化学、韩国晓星、新乡化纤、泰和新材等少数龙头企业。短期看三季度氨纶已触底,随着金九银十旺季到来,氨纶景气有望回暖,10 月以来整体价差已有所反弹。

      己二腈及可降解材料有望拉动己二酸需求快速增长,集团规划30 万吨己二腈和30 万吨PBAT 项目带动未来己二酸近100 万吨需求。近年来由于国内环保要求提高,监管力度加强,且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下游对品质要求提高,行业内不符合环保要求或缺乏竞争优势的厂商迫于压力停产或减产,己二酸行业正经历优胜劣汰、产能集中化的过程。2021 年,国内己二酸产能达到274 万吨,同比增长7.87%,产量190.7 万吨,同比增长22.48%;同期,全球己二酸消费量约在330 万吨,同比增长9.63%左右,其中中国己二酸消费量148 万吨(不包含出口),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4.85%,同比增长10.08%。己二酸下游应用将越发侧重于环保可循环可降解的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TPU)和可降解材料PBAT,同时随着国内己二腈生产技术的突破,尼龙66 产能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进一步拉动己二酸需求。目前公司具备47 万吨聚氨酯原液产能和100 万吨己二酸产能,22年底己二酸产能预计达到150 万吨,持续巩固己二酸龙头地位。华峰集团总投资100 亿元的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落地江苏南通,包括年产30 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30 万吨聚碳酸环己内酯(PCHC)以及上游基础原材料,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拉动己二酸内部消化10 万吨以上。华峰集团尼龙66 一体化项目暨年产30 万吨己二腈项目已在重庆开工,预计可同步拉动90 万吨左右己二酸需求,加速己二酸产能内部消化;30 万吨己二腈可供作60 万吨尼龙66 的原材料,尼龙66 产品有望成为集团暨氨纶、己二酸后又一明星产品。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31.18、37.33、44.61 亿元,EPS 分别为0.63、0.75、0.90 元,PE 分别为10.8X、9.1X 和7.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若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且公司产品价格调整等经营措施不能及时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则公司可能面临盈利水平受到重大影响的风险);宏观经济下滑(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量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波动变化。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下游行业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形,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若公司规划项目投建不达预期,可能会对公司产销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