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飞股份(300990):通用下游拐点可期 储能温控逐步起量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吕娟 日期:2022-11-04

事件

    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0 亿元,同比增长12.49%;归母净利润0.86 亿元,同比减少9.12%;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减少18.98%。

    其中2022 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68 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母净利润0.38 亿元,同比增长28.86%;扣非归母净利润0.33 亿元,同比增长44.67%。

    简评

    业绩边际修复显著,发布股权激励推动公司发展①营收表现符合预期,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收入端: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 亿元,同比增长12.49%,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8 亿元,同比增长29.61%,营收同比增速较Q1、Q2 显著提升;利润端: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6 亿元,同比减少9.12%,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28.86%。三季度整体业绩修复突出,主要原因为:

    一是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二是公司电力电子、储能业务增势喜人,贡献重要增量。

    ②原材料价格回落+降本控费,公司毛利率边际改善。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12.82%,同比降低3.05pct;扣非归母净利率为10.26%,同比降低3.99pct,前三季度利润率承压主要受疫情干扰及上半年机床等通用制造业需求疲软影响。

    毛利端: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6.97%,同比降低5.57pct,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9.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提升2.77pct,Q3 单季度毛利率边际改善主要系:1)上游原材料价格稳定回落;2)内部降本增效措施效果显著;

    费用端: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9.16%,同比小幅提升0.51pct,主要系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81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管理人员扩招力度。

    ③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提高员工凝聚力与积极性。2022 年10 月25 日,公司发布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预计将授予93 万限制性股票,授予对象包含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在内的159 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将深度绑定技术骨干与公司利益,提高员工凝聚力与积极性,为公司未来共谋发展。

    高端装备下游有望随行业复苏迎来拐点,电力电子、储能温控持续保持高增长①智能数控装备:行业迎来复苏拐点,需求回暖有望带动收入上行。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数控装备营收约4 亿元,占比约60%,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以及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的拉动,智能数控装备业务收入有望持续改善。

    ②电力电子装置:营收维持高增,未来或将加速放量。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22 年前三季度电力电子装置营收过亿,同比增长约40%。未来新能源领域有望持续高景气,公司电力电子装置或将加速放量,贡献更多业绩增量。

    ③储能温控:持续拓展下游大客户,积极扩建产能以应对旺盛的下游需求。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温控收入已达千万元级别,虽收入绝对值相对较低,但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在行业高速扩张背景下,公司将凭借其产品优势努力提升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更高增长。

    产品优势:公司深耕温控领域多年,拥有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在硬件方面,公司核心零部件已实现自制;在软件方面,公司拥有产品定制化设计能力,为不同下游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将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机交互等功能高度集成;同时公司拥有优质的售后维护能力,并通过规模化降本实现价格优势。

    客户拓展:公司目前成功切入阳光电源、科陆电子、南都电源等系统集成商供应链,并成为阳光电源核心供应商,同时加大其他重点客户拓展,力求业绩多点开花。

    市场空间:我们判断2023 年全球储能电池产能有望达120GWh,按照温控产品单GWh 平均价值量约3000 万(仅考虑主机,假设风冷/液冷分别为2000/5000 万,且风冷市占率为70%)计算,全球储能温控设备市场空间达36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产能扩张:公司积极投建新厂房,提高储能温控设备的保供能力。截止2022 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项目包括智能流体控制设备项目以及储能热管理系统项目,其中智能流体项目预计于2022 年底完成投产,于2023 年逐步实现产能释放;储能热管理项目预计最早于2024 年投产,届时公司产能可满足10GWh 储能电池的设备需求,充分保障产品供给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工业温控领域多年,拥有成熟的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优质的客户群,同时公司积极扩充现有产能,以应对急剧的下游需求变化。随着公司数控机床温控产品需求日渐复苏以及储能、半导体、数据中心等新多领域贡献业绩增量,四季度业绩有望持续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1.48、16.11、23.1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29、3.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1%、52.56%、53.41%,对应2022-2024 年PE 估值分别为73.90、48.44、31.58 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