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手册五:货币政策的外延:绿色金融数字货币

类别:宏观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董琦/韩朝辉/陈礼清 日期:2022-08-17

  本报告导读:

      后工业化时代背景催生了以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主的两大未来经济模式,在货币政策框架下,绿色金融和数字货币应运而生,进一步拓宽了货币政策的外延。

      摘要:

      绿色金融:后 工业化时代的召唤,已渐成气候。

      绿色金融的时代背景: 1) 宏观层面, 在“30&60”的减排方针下,预计需要在2030年将碳排峰值控制在104~110亿吨之间,并且于2050年实现深度减排,碳排量降至20亿吨左右,减排目标任重道远。2) 中观层面,地产-城投传统的信用承载主体退潮之后,低碳转型能够激发万亿级别的融资需求,未来将会成为新的信用扩张主体。3) 微观层面,企业高碳转型需要央行的金融支持,通过结构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行为,符合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的理念。

      从信用视角看,绿色金融适应了我国信用扩张主体自地产、城投类切换至新兴领域的融资转型,是当前货币政策定向支持的重要方向。2022年以来,以绿色信贷为主力的绿色类融资在2022Q1实现了明显扩张, 新增规模达到2.8 万亿, 占比达到23%(占社融)、33.7%(占信贷),扩张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是目前信贷靠前发力的重要边际增量。往后看,2022年绿色类融资将较2021年的4.5万亿扩张至7.8万亿;在对社融贡献的占比上,2022年的绿色领域信用扩张占全年社融的比重较2021 年的14.4%提升至20.6%。

      货币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以结构性设计为主,同时发挥“第二支柱” 作用。近年新增 “碳减排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再贷款”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长期与短期工具结合,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展望未来,灵活运用结构性工具,双支柱共同支持减碳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

      数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推手,将影响多方。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相比传统物理货币具有不可造伪、点对点快捷交易、流动方便的特点。1)数字货币具有较好的信息管理能力,针对数字货币流通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查询数字货币能够增加货币政策准确性;2)数字货币的发行改善了传统货币的流通形式,也减轻了货币生产、发行所需的人力成本;3)依靠信息科技形成大数据系统,更有助于针对金融风险作出科学监测,进而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称为DCEP,目前主要用于替代现金M0。其投放仍采用现行的纸币发行流通体系,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其推广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机构、央行调控、和货币派生机制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如:因安全性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替代;可能提高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DCEP利率可以作为央行调控的新型价格工具。

      展望未来,数字货币将大有可为。1)在贸易结算、数字化贸易融资平台等领域的应用未来可期,有望改善跨境支付,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鲜血液;2)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支付即结算”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3)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