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谐波(688017):Q2收入增长较快 市场空间持续扩容-工控和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吕娟 日期:2022-08-15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2022H1 实现营收2.43 亿元,同比增长32.28%;归母净利润0.92 亿元,同比增长10.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8 亿元,同比增长20.86%。

      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收1.50 亿元,同比增长39.66%;归母净利润0.55 亿元,同比增长17.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5 亿元,同比增长26.85%。

      简评

      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受益产能增长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 2022 年上半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20.24 万台,同比下降11.2%,受疫情影响明显。而公司收入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受益于:①产能同比大幅增长,公司2020 年末产能为15 万台,2021 年末产能为30 万台,在2022 年上半年因疫情反复导致设备供应周期延长,物流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下,公司仍通过合理高效的工作有序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工作,扩大公司产能,目前年产能约36 万台;②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及细心的服务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并且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针对客户产品的特性创新开发和设计更加合理解决方案,在疫情缓解后,公司Q2 单季度营收环比增长59.35%。

      净利率承压,主要受股份支付、研发费用增长和非经常收益减少影响

      2022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0.96%、37.65%,同比分别减少0.54、7.68 个pct。

      净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①期间费用率10.22%,同比增长2.6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1%、4.97%、-4.59%、8.82%,同比分别-0.63、+2.03、+0.42、+0.84 个pct。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由于股权支付费用增加427.99 万元,研发费用率上升是由于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投入开发新产品。②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595.29万元,同比增长118.69%,主要由于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库存增加。③理财收益215.48 万元,同比减少69.13%。

      产品梯次发展,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谐波减速机下游需求长期向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22H1 公司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2.31 亿元,同比增长32.73%。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以及老龄化,持续推动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公司谐波减速机持续受益。另一方面,公司谐波减  速器应用领域不止于工业机器人。由于具有自身体积小、传动比大等优点,加之公司创新底层数理模型,大幅提升产品刚性指标,为谐波减速器打开了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拓展至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E 系列)、新能源设备等多个领域。2021 年,数控机床、医疗器械行业为公司贡献收入0.24、0.1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60%、237.34%。

      机电一体化执行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由后端向前端渗透:2022H1 公司一体化执行器实现收入1131.49 万元,同比增长43.02%。公司机电一体化执行器产品是将伺服系统、谐波减速器、传感器集成模块,为客户提供更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2021 年产品均价达到4,857.36 元/台,明显高于谐波减速器单品(1500 元/台左右),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成长点。目前,公司已研发设计出机电一体化减速模组产品,具备了产品个性化开发和生产能力,由产品后端替代环节逐步向前端设计环节渗透,并且研发了全新的产品谐波数控转台(第五轴)。

      液压产品多年深耕,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自2018 年成立全资子公司钧微动力以来,公司已经在液压产品方面有5 年深耕,积累了多项专利技术,已经成熟的液压产品包括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微型轴向式柱塞泵、机器人用电液伺服驱动关节(EHA),可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高精工程等领域。

      产能处于快速释放期,人形机器人有望带来市场规模扩容:1)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精密谐波减速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谐波减速器产能50 万台,截止2022 年上半年末,公司年产能为36 万台,预计2022 年底产能将达到50 万台(含原有9 万台)。2)人形机器人的单台关节数量明显高于工业机器人,随着特斯拉、小米等大厂先后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成熟度有望迎来加速,未来谐波减速器、液压产品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2.53、4.19、5.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87%、65.46%、41.23%,对应PE分别为81.72、49.39、34.9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内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