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销量逐季提升迎周期性大年 新能源汽车由国内走向全球

类别:行业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石金漫/杨策 日期:2022-06-27

1)回顾:5月销量明显恢复性增长,盈利能力下半年反转

    销量:5月乘用车销量已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

    受疫情影响,2022年1~5月我国汽车销售955.5万辆,同比-12.2%。其中5月汽车市场产销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6%。2022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1.8万辆和955.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6%和12.2%。

    乘用车市场5月出现明显恢复性增长,一方面,企业对促进政策存在预期,提前安排生产计划;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链的恢复,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生产,有的企业已经恢复到双班制。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疲软局面将在下半年得到反转

    1~4月行业收入及利润端同比增速增速放缓,经销商库存系数处于近两年高位。2022年1~4月,行业制造端营业收入为2.6万亿元,同比-8.8%;制造端当季毛利率为14.17%(2022年2月),环比上一季度的14.91%下滑0.74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同期的15.25%下滑1.08个百分点。库存方面, 2022年5月末,行业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72,相比3/4月已略有下降,得到改善。我们预计随着销量逐季改善,盈利能力疲软局面将在下半年得到反转。

    2)下半年展望:再次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实现经济稳增长

    汽车消费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抓手:5月3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汽车产业约占中国GDP的10%,且对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汽车产业复苏,对稳住整个宏观经济大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1 年我国汽车购置税总金额为3520亿元,本次减征规模约600亿元,占比高达17%,有望推动今年汽车销量增速的大幅反弹。复盘之前两次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均对当期汽车销量形成了直接拉动和刺激。

    历次政策回顾:

    1、2009-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补贴+购置税多重刺激,汽车销量增速创新高

    2009年1月,政府决定对小排量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并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汽车下乡、安排10亿元补贴(后追加至50亿元)鼓励汽车报废更新。2008-2010年汽车增速分别为6.6%、45.5%和32.5%。政策刺激消费回暖明显。

    2、2015-2017年:经济承压、车市低迷,购置税减半政策再次启用,提振汽车消费

    2015年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落入7%以下。同时,内外需持续回落,2015年达到阶段性低点。经济承压背景下,汽车消费再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7月销量增速同比落至-7.11%。为提振汽车消费,国务院决定对1.6L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并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2016年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为14.9%,而2015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仅为7.3%,2017年汽车绝对销量值达到2894.14万台,创历史新高。

    3、2022年: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汽车行业再次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以稳定增长

    6月开始执行的新一轮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年底7个月时间预计将减征约600亿购置税,覆盖近93%的传统燃油乘用车,总金额和覆盖范围超过以往三次刺激政策,普惠态度明确。本轮政策刺激有望在22年下半年带动约100-200万台左右新增销量。

    3)新能源汽车全面向好,带来智能底盘、智能座舱、一体化、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增长机会

    新能源汽车在需求、供给、使用、政策端均全面向好,助力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需求端: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快速增长,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4.7万台,同比增长106%。新能源汽车已有政策导向,转为需求驱动。

    供给端:新车型迎来密集发布,头部车企开展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立足全球。传统车企方面,传统车企在2022年的新车型布局上主要呈两大趋势:① 追求品牌向上,布局高端智能电动。② 立足传统车企优势,纯电+混动双轮驱动。

    使用端:充电桩布局不断完善,优化消费者体验。充电服务市场将充分发挥互联网、车联网和充电网三合一的优势,在服务消费和商品销售一体化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政策端:我国碳中和目标落实思路逐渐清晰,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随着近年油耗标准以及新能源车辆推广等一系列措施推进,生态环境部预计中国交通领域将于2028-2030年间碳达峰。推广新能源汽车是重要手段。

    控底盘在未来5年内会集中爆发增长

    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对智能底盘冗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智能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方面已实现自主可控。在智能电动汽车传感器方面(如激光雷达),我国已实现批量应用。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人参与控制车辆逐渐转为由机器控制。

    线控底盘:政策、需求、技术多重因素推动线控底盘在未来5年内会集中爆发增长。在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控制过程中,底盘执行机构对系统响应和精度要求更高,线控底盘可以更好的满足其需求。其关键技术就是功能安全的冗余技术与横纵协调控制。

    预计到2025年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超过75%

    汽车产品同质化趋势显著,行业高度成熟,用户对汽车需求不再只是出行工具,对汽车需求更向多元化发展,汽车正在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而智能座舱是塑造“第三生活空间”的核心载体。人机交互技术升级、芯片、操作系统技术革新、5G 技术成熟等推动智能座舱向生活第三空间演进。

    据IHS Markit预测我国智能座舱对新车的渗透率为48.8%,到2025年将超过75%,高于全球市场装配水平。目前智能座舱科技的相关消费习惯尚处于培育阶段,有超过60%的用户认可智能座舱配置的价值,反映出用户层面的智能座舱配置需求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智能座舱的搭载率在大幅上升,液晶显示屏、可触控中控屏、智能方向盘等功能的搭载率已经超过90%。最具智能化代表的OTA的搭载率也已超过5成。OTA的渗透率在10万元以下车型的搭载率相对较低为25.4%左右。

    智能座舱域:提供智能座舱全套解决方案的Tier1具备强竞争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大多是从汽车电子、车联网等领域进入到了该领域,因此不仅能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还可以自主研发车载娱乐系统、显示屏、车载通信等智能座舱终端硬件产品。

    轻量化、降本需求推动一体化压铸迎来广阔市场空间一体化压铸工艺的优势一是零件的大幅减少,意味着车身的制造效率将会大幅提升;二是技术的改进,减少了焊接、厂房占地面积等,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三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

    激光雷达进入量产元年

    2021年,各大车企均规划或推出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激光雷达正式进入量产元年。目前已量产/计划2022年量产的激光雷达车型已有十余款。2021 年开始,国内外主机厂纷纷加速布局高级辅助自动驾驶,装载搭配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密集发布,这将为激光雷达车载应用市场的普及率的提升提供强劲的助推力量。

    4)盈利预测及风险提示

    盈利预测

    重点推荐公司:

    整车: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零部件:伯特利、华域汽车、立中集团、经纬恒润、华阳集团、德赛西威。

    风险提示

    1、汽车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

    2、芯片短缺导致的产业链风险;

    3、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盈利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