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银行(601187)深度:城商行后起之秀 独具台商金名片

类别:公司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庆明 日期:2022-06-20

投资要点:

    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台资股东背景与两岸环境造就对台业务特色。

    1)规模快速扩张,城商行后起之秀。厦门银行于1996 年在厦门市原14 家城市信用社及市联社基础上成立,2020 年A 股上市,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近2 年步入快速扩张期,2019-1Q22 厦门银行年均资产复合增速达15.9%(城商行平均:11.1%),1Q22 总资产增速20%,为城商行第二。

    2)股权结构“三足鼎立”,台资股东背景赋予独特管理层风格。2008 年厦门银行引入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银行作为战略投资人,截至1Q22 富邦金控持股17.95%,为仅次于厦门市财政局的第二大股东。此外前十大股东中国有、民营股东分别持股26.74%、23.11%,形成国有、民营、台资三足鼎立局面。台资股东背景下厦门银行连续4 任行长均由富邦集团委派,具备丰富业务履历且稳扎稳打。

    3)两岸地利优势,省内异地扩张成效显现,对台业务特色十足。① 福建经济发展迅速,是改革开放以来GDP 排名上升最快的省份,2021 年福建省GDP 总量位居全国第8,人均GDP 位居全国第4,区域经济环境具备相对优势。② 乘区域发展东风,厦门银行2015 年实现省内地级市网点全覆盖,迅速扩张省内业务,省内异地贷款和资产占比明显提升。③ 独有的台资股东背景、坐享两岸地利,助力厦门银行积极推行组织结构变革与产品服务创新,2021 年将总行的台商业务部提升为台商金融部,对台客户数、贷款余额快速增长,是福建省台企授信户数最多、针对台胞发放信用卡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擦亮台商业务名片。

    厦门银行强长板补短板,经营成效逐步显现。受益于规模及非息收入高增,1Q22 营收大幅增长18.2%(可比同业:9.5%),净利润增速2014 年以来快于可比同业。厦门银行信用成本优势明显,但过去息差和非息的低基数使得ROE 表现在可比同业中尚不占优。我们认为,依托省内地市网点全覆盖以及区域经济环境,厦门银行规模将保持快速扩张,资产质量改善下信用成本优势凸显,同时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有望缓释息差对ROE 的拖累,进一步夯实稳健的基本面表现。

    1)零售快步走,信贷高增长。2014 年年报中厦门银行提出“打造台商零售业务第一品牌”,2014-2020年零售贷款维持30%以上高增长,增速显著快于对公,零售业务是厦门银行业务发力方向之一,成为信贷高景气的重要支柱。

    2) 资产质量稳步向好,信用成本优势持续显现。① 受益于台籍管理层的风控经验、严格审慎的管理风格,在上一轮不良爆发2016 年到顶后,厦门银行不良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可比同业,1Q22 不良率仅0.90%,在同业中处于较优水平,较2016 年累计下降61bps(可比同业:17bps)。② 不良认定不断趋严,2020 年下半年以来所有逾期贷款已经纳入不良;2021 年末关注率、逾期率分别为0.91%(可比同业:1.29%)、0.91%(可比同业:1.42%),潜在不良风险很低。③ 在此基础上,厦门银行增厚拨备加强风险抵补能力,1Q22 拨备覆盖率高达372%,较2017 年低点提升176pct,高于城商行平均39bps。

    3)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有望缩减息差短板。厦门银行2015 年以来息差累计降低79bps(可比同业:48bps),2021 年厦门银行净息差1.62%,为可比同业最低,资负两端表现均弱于可比同业,共同对息差造成挤压。展望未来,① 资产端,伴随信贷投放高景气,厦门银行贷款占比稳步提升,叠加零售战略成效显现(零售贷款占比已近四成),资产结构的积极变化有望对冲收益率下行压力,减弱对息差拖累。② 负债端,2019 年以来厦门银行加大吸储力度改善负债结构,1Q22 存款高增26.7%(可比同业:15.7%);叠加存款自律定价机制改革缓释成本压力,2022 年负债成本依然存在下行空间。

    投资分析意见:独具台商特色,深耕福建服务两岸,厦门银行正全力打造“两岸金融合作样板银行”。作为城商行后起之秀,厦门银行依托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实现信贷快速扩张,近年来零售转型战略持续深化。

    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不冲量而降质,始终秉承严格的不良认定、审慎的风控态度,不断增厚拨备,为业绩持续增长保驾护航,预计2022 年-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1%、18.3%、18.8%。基于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结果,考虑到当前厦门银行基本面相比同业仍有改善空间,叠加估值修复亦待经济复苏、需求回暖催化,给予厦门银行0.85 倍22 年PB,当前股价对应22 年0.75 倍PB,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成效低于预期;经济大幅下行引发行业不良风险;关注“中融-享融125 号单一资金信托”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