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化学业务拉动Q1业绩超预期 Q2及全年高速增长可期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贺菊颖/刘若飞 日期:2022-04-27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度报告

    22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4 亿元,同比增长71.2%;归母净利润16.43 亿元,同比增长9.5%;扣非归母净利润17.14 亿元,同比增长106.5%;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20.53 亿元,同比增长85.8%,业绩超过我们此前预期。

    简评

    Q1 业绩超预期增长,“长尾”战略及CDMO 模式持续发力2022 年Q1 公司实现:1)营业收入84.74 亿元,同比增长71.2%;2)归母净利润16.43 亿元,同比增长9.5%;3)扣非归母净利润17.14 亿元,同比增长106.5%;4)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20.53 亿元,同比增长85.8%。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低主要由于21Q1 投资企业IPO 造成21Q1 公园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基数较高所致,基本正常。

    公司“长尾”客户战略及CDMO 模式持续发力驱动业绩增长。22Q1 公司新增客户300 余家,活跃客户超过5800 余家,实现来自原有客户收入83.22 亿元,同比增长75%;来自新增客户收入1.53 亿元。22Q1 来自于美国客户收入52.78 亿元,同比增长84%,收入占比6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15.87 亿元,同比增长37%,收入占比19%;来自欧洲客户收入12.17 亿元,同比增长83%,收入占比14%。来自于全球前20 大制药企业收入38.07亿元,同比增长140%。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端到端”的研 发服务平台优势不断加强客户转化,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赋能平台的协同性,22Q1 公司使用多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收入73.92 亿元,同比增长87%。

    新冠及非新冠化学业务齐头并进,拉动Q1 业绩超预期增长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2022Q1,公司化学业务收入61.18 亿元,同比增长102.11%,其中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52.3%,非新冠项目实现超预期增长。Q1 新冠商业化项目实现收入15.08亿元。预计化学业务板块2022 年收入增速较2021 年将近翻倍。22Q1 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40.3%,同比下降2.6pp,主要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小分子药物发现(R)服务方面,公司22Q1 实现收入17.45 亿元,同比增长46.62%。公司充分发挥工艺开发技术优势,坚定推进“跟随分子”策略,Q1 完成了超过9 万个新化合物合成,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公司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与客户在药物发现和临床早期阶段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带来新的临床以及商业化阶段的项目,助推公司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工艺研发和生产(D&M)服务方面,公司22Q1 实现收入43.73 亿元,同比增长138.07%。CDMO 分子管线增加217 个新分子,管线新药分子数达到1808 个,包括42 个商业化项目,49 个临床Ⅲ期项目,271 个临床Ⅱ期项目,1446 个临床I 期和临床前项目。新能力建设方面,22Q1 寡核苷酸和多肽类药物D&M:1)服务客户数量为86 个,同比增长72%;2)服务分子数量达到121 个,同比增长98%;3)收入达到2.51 亿元。

    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加速产能建设。22Q1,完成了用于原料药生产的常熟工厂的投产,并开始陆续投产用于GMP 生产的常州三期工厂,包括一个研发中心和两个生产车间。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22Q1 公司测试业务实现收入12.79 亿元,同比增长31.70%。22 年全年预计测试业务板块收入增长将延续近几年的势头。22Q1 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35.7%,同比提高1.4pp。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公司22Q1 实现收入9.09 亿元,同比增长39.85%。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 WIND 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新药研发及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22Q1,WIND 平台签约 47 个服务项目。药物安评业务同比增长53%,保持并扩大了亚太安评业务龙头地位。

    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22Q1 收入同比增长27%。

    临床CRO 及SMO 服务方面,公司22Q1 实现收入3.70 亿元,同比增长15.21%。CRO 方面,22Q1 公司合计为约160 个项目提供临床试验开发服务,助力客户获得4 项临床批件申请。在SMO 方面,22Q1 持续快速扩张,拥有超过4600 名员工,同比增长26%,覆盖全国150 个城市超过1000 家医院。22Q1 公司赋能4 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22Q1 公司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5.33 亿元,同比增长26.17%。22 年全年预计生物学业务板块收入增长将延续近几年的势头。22Q1 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41.4%,同比提高4.2pp。

    在发现生物学业务上,公司具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拥有超过2500 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领域,科学家人数较21 年底增长300 人。公司建立了3 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22Q1,生物学 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10%,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重由21 年14.6%提高到22Q1 末的17.6%,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动力。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业务(WuXi ATU):22Q1 公司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业务收入2.99 亿元,同比增长36.99%。22 年全年预计实现超越行业增速的增长势头。22Q1 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7.5%,同比下降7.3pp,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以及费城新的测试业务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未来几个季度随着利用率逐渐攀升,毛利率将逐渐转正兵持续提升。

    在服务平台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一体化CTDMO 服务平台建设,为74 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9 个临床前和I 期临床试验项目,7 个II 期临床试验项目,8 个III 期临床试验项目(其中4 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22 年3 月,公司正式发布用于规模化生产无转染的腺相关病毒(AAV)的革命性技术-TESSA技术,根据《Nature Communications》数据,在相同的生产体积中,利用TESSA 载体生产的 AAV 是基于质粒方法生产的 10 倍。 截至22Q1,公司有 14 个TESSA 评估项目。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22Q1 公司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收入2.41 亿元,同比下降21.57%。2022年部门业务将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预计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2Q1 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33.1%,同比下降14.2pp,主要由于DDSU 业务处于迭代升级阶段,对当期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业务体量较小,影响有限。

    22Q1,公司为客户完成2 个项目的IND 申报工作,同时获得16 个临床试验批件。截至22Q1,公司累计完成146 个项目的IND 申报工作,并获得126 个项目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时,有1 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3 个项目处于III 期临床试验,16 个项目处于II 期临床,74 个项目处于I 期临床。在146 个已经递交临床申请或处在临床阶段的项目中,约70%的项目临床进度位列中国同类候选药物中前三位。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提成。

    积极布局降低疫情影响,Q2 经营向好,全年预期无调整Q1 末上海突发奥密克戎疫情后,公司及时、高效地执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保证公司各个基地的持续运营和员工的健康安全。公司有效的发挥了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共同保障业务连续性。

    如果上海疫情在4 月底得到有效控制,公司预计2022 年第二季度仍将实现63-65%的高速增长,公司也对2022全年实现收入增长65-70%的目标充满信心。2022 年公司资本开支预计90-100 亿元,持续扩产保障远期增长。

    汇率波动影响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22Q1,公司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为37.8%,同比下降1.3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外币汇率波动。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为4.97 亿元,同比减少25.62%,主要由于在手订单增加,存货备库量增长,当期采购支出大幅增长所致。费用方面,公司销售(1.73 亿,+9.22%)、管理(6.03 亿,+26.67%)、研发(2.80 亿,+36.89%)、财务(0.10亿,-69.56%)费用率分别为2.04%、10.42%、3.03%、0.12%,同比分别变化-1.16、-3.32、-0.83、-0.53pp。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4.53 亿元、458.44 亿元和600.0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9%、19.2%和3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96 亿元、98.93 亿元和129.2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7%、17.8%和30.6%,折合EPS 分别为2.84 元/股、3.35 元/股和4.37 元/股,对应PE 为35.8X、30.4X 和23.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投资收益波动;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产能快速扩大影响产能利用率及成本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