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

类别:行业 机构: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孙灿 日期:2022-04-22

跟踪点评

    4 月21 日上证指数下跌2.26%,沪深300 下跌1.84%,创业板综下跌2.94%,中证1000下跌4.06%。Wind 11 个一级行业分类中,电信服务、工业和信息技术指数分别实现-2.38%、-3.18%和-3.40%的涨跌幅。

    科技及智能设备产业链涉及的13 个Wind 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名前三的板块是多元电信服务、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和通信设备,分别实现了-2.38%、-2.64%和-2.71%的涨跌幅;排名后三的板块是能源设备与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互联网软件与服务Ⅲ分别实现了-5.12%、-4.51%和-4.81%的涨跌幅。

    多元电信服务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涨跌幅分别为-1.26%、-1.97%和-2.24%;排名后三的股票为鹏博士、会畅通讯和南凌科技,涨跌幅分别为6.27%、5.15%和4.59%。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板块中今日有1 只股票涨停,1 只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梅安森、拓荆科技和福蓉科技,涨跌幅分别为12.65%、10.07%和10.01%;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古鳌科技、大族激光和楚天龙,涨跌幅分别为-20.01%、-9.86%和-8.75%。

    通信设备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大唐电信、ST 美讯和*ST 实达,涨跌幅分别为6.38%、5.04%和5.02%;排名后三的股票为立昂技术、剑桥科技和东土科技,涨跌幅分别为-7.67%、-7.62%和-7.47%。

    能源设备及服务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有道森股份、中海油服和仁智股份,涨跌幅分别为-1.23%、-1.76%和-2.36%;排名后三的股票为蓝科高新、德石股份和杰瑞股份,涨跌幅分别为-8.94%、-8.14%和-7.87%。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有恒锋信息、中科信息和ST 中安,涨跌幅分别为4.06%、2.07%和1.93%;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华是科技、创意信息和延华智能,涨跌幅分别为-18.06%、-16.32%和-9.24%。

    媒体Ⅲ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1 个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ST 数知、格林深瞳和和达科技,涨跌幅分别为3.30%、-0.79%和-1.38%;排名后三的股票为直真科技、国新健康和拓维信息,涨跌幅分别为-10.01%、-7.07%和-6.84%。

    行业要闻

    中国核准六台核电机组,涉及总投资1200 亿元(第一财经)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再次备受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 月20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在严监管、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独家获悉,这“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其中每个分别涉及两台核电机组。也就是说,此次核准的核电机组共有6 台。这6 台核电机组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这是自2008 年以来,国家再次一次核准6 台机组,这是落实国家有关‘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重要举措。”一位核电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中国主要的核电企业有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和国家电投集团。A 股有多家涉及核电上市公司,其中,负责核电站运营的有中国核电(601985.SH)、中国广核(003816.SZ),负责核电建设的上市公司有中国核建(601611.SH),核电装备企业则有中国一重(601106.SH)、上海电气(601727.SH)、东方电气(600875.SH)等。

    2021 年10 月24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

    这是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之后,中央第二次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今年3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谈到国内核电技术时,上述核电人士举例说,目前,非能动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其中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机组屡次刷新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世界记录,已经成为国际先进核电主流技术。“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核电大国,预计2030 年左右成为全球第一核电大国。”他认为,“我国掌握最先进的非能动型号‘国和一号’等机组,应发挥领先全球的核电产业优势,实现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跃升。”

    据其介绍,目前,除了中国之外,欧洲各国正在加速启动核电项目,全球迎来核电新一轮建设高潮。核电作为碳中和时代能源安全的战略核心地位,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在全球“碳中和”形势下,根据联合国气候专委和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 年全球需要新增1000 台以上的核电机组。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纷纷将核电写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并列为2022 年工作重点之一。去年则有广东、福建、海南和辽宁4 省将核电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等业内人士此前预计,未来,中国每年将争取开工核电机组6~8 台左右,争取到2030 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8%左右。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每台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约为200 亿元,6~8 台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将高达1200 亿~1600 亿元。

    液氢装备国产化“拐点”已至(高工氢电)

    液态储氢迎来发展转机,液态储氢装备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

    去年至今,液氢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等自身优势,在国内呈良好发展势头,比如全国首座液氢站落地,国家发布三项液氢国标,一批氢液化项目落地等。与此同时,液氢装备国产化也在提速。

    典型事例包括:4 月,中广核集团年产18 套氦循环氢液化设备1TPD、5TPD 液氢机项目落地河南巩义;3 月,国富氢能在3 月举行首台民用大型液氢储存容器开工仪式,该项目预计在今年8 月出厂;2 月,中科富海全面开工建设1.5T/D 液氢工厂项目,在这之前其1.5 T/D 氢液化设备刚成功出口加拿大。

    氢能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氢能是唯一同时用于交通、储能、发电、分布式冷热电联供和工业生产制造等领域的绿色能源,将为实现我国碳中和大战略起到重要作用。在氢能应用中,由于液氢储运运量更大、纯度高、充装更快、占地更小,成为面对未来更大加氢需求下的更优选择。

    液氢的生产和储运,涉及到很多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氢的液化设备主要有氦透平膨胀机、低漏率换热器、氦螺杆压缩机、低温阀门、正仲氢转化器等核心部件;而液氢的储运包括液氢泵、液氢储罐、液氢槽车等设备。

    长时间以来,由于我国氢液化发展较晚,工程实例较少,加上氢液化本身技术门槛比较高,国内液氢关键技术装备处于“卡脖子”环节。下图是以氢液化为例、国内历年主要氢液化生产项目的装备来源情况,依赖进口程度可见一斑。

    但可喜的是,从上图亦可看到,自去年以来,这种局面已经在逐步发生改变,液氢装备开始出现国产化替代趋势。

    在氢液化设备国产化方面,中科富海做了大量工作。该公司成立于2016 年,是以中科院理化所两代院士、四代人历经六十年形成的大型低温工程技术成果为核心而成立的公司。基于自身在低温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同时为打破国外垄断、提高我国液氢生产能力,中科富海联合中科院理化所自2019 年至今先后投入300kg/D、1.5T/D、5T/D、10T/D成套氢气液化装置的开发,致力突破高速氢透平膨胀机、正仲氢转化技术、超低漏率板翅式换热器、系统集成智能调控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

    目前,其1.5 T/D 氢液化设备在今年1 月已成功出口加拿大;位于安徽的1.5T/D 液氢工厂项目已于今年2 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7 月调试投产。国富氢能在今年3 月举行了首台民用大型液氢储存容器开工仪式。该液氢储存容器设计尺寸为200 立方米以上,储氢量超过14 吨,预计在今年8 月左右可以出厂。该液氢储存容器出厂后,将会应用于齐鲁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中。

    据悉,液氢储存容器产线采用混线生产,包含加氢站用液氢储罐和大型氢液化工厂用液氢储罐,总体产能为50 套/年;待未来三期装备基地建设完工后,预计产能可达到每年100 套以上。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 所(下称“航天六院101 所”)是国内最早进行航天氢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机构,其依托于自身在发展液氢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现已逐步形成了以氢液化装置、液氢工厂、液氢加氢站、车载液氢供氢系统、氢能装备检测等为主的具体业务。去年9 月,其研制的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氦膨胀制冷循环的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该套系统包括透平膨胀机、控制系统、压缩机、正仲氢转化器等核心设备在内的90%以上的设备完全国产。

    其他企业,去年12 月,奥扬科技首次公开亮相了其独立研发、设计、制造的500L 液氢供氢系统。同年6 月,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车载液氢瓶火烧试验。

    在这一年,鸿达兴业也宣布募资55 亿用于液氢等项目。富瑞特装也已宣布募资布局车用液氢供气系统及配套氢阀研发项目。在国家大力发展氢能的风口下,液氢产业乘势而上,液氢装备在多家企业的推动下迎来了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拐点。

    液氢经济型显著,相关装备前景广阔

    这些企业入局液氢装备领域,一方面源于液氢储运可有效降低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综合用氢成本,在降本趋势下前景非常广阔。比如在储运环节,液氢的百公里运输费用只有20MPa 长管拖车的10%-15%,经济运输距离可达1000km 以上;在加注环节,一般来说,气氢给35MPa 车辆加注的综合能耗在3-4 kWh/kg,给70MPa 车辆加注的综合能耗在6-8 kWh/kg,而液氢即使给70MPa 高压车辆加注的综合能耗也不超过2 kWh/kg,能耗优势明显;在加氢站方面,同样加氢规模的加氢站,采用液氢技术可减少设备台套数,并减少占地面积,建设成本可比高压气态加氢站减少15-20%。

    另一方面,与整个液氢产业链正在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关。

    氢液化端,近一两年,国内液氢生产项目明显增多,以下仅是最近几个月国内开工的液氢生产基地项目。在国家推进液氢发展的背景下,此类项目还将持续增多,这对液氢装备市场而言将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冲突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