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000725):全年业绩高增长 面板龙头地位稳固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涛/胡叶倩雯 日期:2022-04-06

  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2193.10 亿元,同比+61.79%,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412.96%;综合毛利率为24.53%,同比+6.19pcts,主要源于全年面板行业景气度整体较高,加之收购的中电熊猫南京、成都线并表。短期来看,供需松动下行业景气料将承压;中长期来看,我们预计随LCD 供需改善及双雄格局确立,行业价格波动有望减小,公司动态优化产品结构有望缓和盈利水平波动;同时,柔性OLED 持续放量进入各大客户供应链,公司作为面板龙头市占率有望再升,并向物联网延伸,中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

      评级。

       2021 年行业景气度整体较高,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幅提升61.79%/412.96%。公司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193.10 亿元,同比+61.79%;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 亿元,同比+412.96%;扣非净利润239.38 亿元,同比+796.38%;综合毛利率为24.53%,同比+6.19pcts。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面板行业景气度同比处于较高水平(以Omdia 月度数据平均,2021年TV 均价同比+34.2%~55.5%),公司作为LCD 面板龙头优先受益。费用端,公司全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为2.50%/3.05%/1.68%/4.86%,分别同比+0.19/-1.53 /-0.28/-0.76pct,营收增长下,费用率同比-2.37pcts,显著下降。分业务看,公司仍以“1+4+N”布局(口径有所调整),显示事业/物联网创新系统/智慧医工/MLED/传感器五大事业板块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2.21%/12.94%/0.84%/0.21%/0.10%,其他业务及抵消贡献-6.30%,显示器件业务仍为主要收入来源,未来物联网业务有望逐步放量打开成长空间。

       分季度来看,景气回调下,Q4 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37.83%/+127.19%,增速有所收敛。21Q4 公司营收560.31 亿元,同比+37.83%,环比+0.07%;实现归母净利润58.16 亿元,同比+127.19%,环比-71.17%;毛利率19.63%,同比-8.53pcts,环比-13.92pcts,主要系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开始高位回调,业绩环比有所收敛,但产能增长及TV/IT 产品结构动态优化下(21Q3 营收IT/TV/其他占比45%/25%/30%),业绩仍同比大增。行业来看,2021H1 海外需求持续旺盛叠加供应链紧张,TV 面板上涨18.8%-31.4%,IT 面板上涨10.8%-39.0%。

      21H2 海运物流不畅及海外需求回归理性,TV 面板供需松动,价格下跌34.4%~56.2%,IT 面板21Q4 供需略有松动,价格下跌0.5%~9.5%。展望未来,22Q1TV 供需改善,跌幅收敛,IT 价格料短期承压,我们预计22Q2 后旺季备货有望带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有望回升,公司动态调整产品结构,预计将维持较好盈利水平,面板龙头地位稳固。

       LCD 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柔性OLED 持续放量,市占率全球第二并供应大客户。2021 年,公司显示器件实现营收2022.19 亿元,同比+64.30%;销售量/面积分别同比+9%/+37%,五大主流显示屏产品市占率仍稳居全球第一;创新应用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柔性OLED 方面,公司布局4 条6 代柔性OLED 产线,设计产能均为48K/月,目前成都、绵阳线产线运营质量稳步提升,重庆线已于2021 年底量产,福州线仍在规划。柔性OLED 出货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出货约4000 片,12 月单月出货量(片)首次突破千万级,全年销售面积863K ㎡,同比+67%,同时,2021 年起公司量产供应北美大客户OLED产品;此外1~120Hz LTPO 屏幕开始量产供货。我们预计2022 年公司OLED出货量提升有望拉动良率及稼动率提升,公司OLED 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LCD 方面,公司此前自建10 条产线,2020 年收购熊猫成都、南京线,完善VA、氧化物等技术布局并提升IT 产能份额;目前,重庆8.5 代线持续产品小型化,提升盈利水平;到2023 年,合肥10.5 代线/武汉10.5 代线/熊猫成都线月产能分别计划扩产至155/180/180K,截至2021 年8 月底合肥10.5 代线产能约145K,武汉10.5 代线6 月底产能已提升至136K/月。未来随公司高世代线放量,韩厂退出及中国台湾厂商转产趋势较为确定,LCD 龙头优势料将持续扩大。盈利能力来看,公司此前拥有5 条高世代线,具有较高的切割效率和成本优势;控股熊猫成都、南京线后,后者导入客户优化产品结构并降本增效,已扭亏为盈;未来有望充分发挥全产品布局、产线柔性优势,动态优化产品出货结构。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大尺寸LCD 面板双雄格局初定,供需关系及价格水平底部复苏,公司作为双龙头之一,有望促进并优先受益于行业盈利波动减小。同时,随OLED产品盈利水平提升,公司回收产线股权,盈利有望维持稳定。

       定增落地加码显示,延伸产业链布局提升龙头竞争力。8 月18 日,公司公告拟以5.57 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65 亿股,募集资金净额198.70 亿元,持续加码主业。显示领域,公司公告拟收购武汉10.5 代LCD 产线24.06%的股权以增加并表利润,向重庆6 代OLED 线增资60 亿元,柔性显示加速追赶韩厂,并以10 亿元加码硅基OLED 研发及产业化卡位新型显示,目前昆明Micro OLED 项目8 英寸、12 英寸产线均已量产。8 月30 日,公司公告合肥京东方拟与青岛海控、联合东创合资81.7 亿元投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设计产能为显示模组1.51 亿片/年,配套面板主业发挥协同优势。10 月28 日,公司公告将投资25 亿元在成都建设车载显示基地,主要产品是5 英寸~35 英寸液晶车载显示模组,达产后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440 万片,公司预计项目有望于2022 年底投产。目前京东方在8 英寸以上车载产品市占率已达全球第一,该模组有望发挥京东方及京东方精电的协同优势,通过面板、模组、系统全链条布局提升公司在车载赛道的领先优势。总体来看,公司以融资+自有资金持续加码主业,积极推进物联网转型,综合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1+4+N”事业群齐发展,“屏之物联”打开成长空间。2021 年公司在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智慧医工领域实现快速增长,营收分别为283.79/2.16/4.52/18.47 亿元,持续推进物联网转型进程。MLED 事业,AM、COG 为核心,SMD/COB 协同的Mini/Micro LED 产品群取得技术、产品、客户突破,2021 年起贡献营收,携手创维推出首款主动式COG MLED 背光电视,P0.9 主动式COGMLED 直显产品已完成交付,首款玻璃基AM Mini LED MNT 量产交付;MLED背光笔记本/VR 产品分别实现头部品牌量产交付/量产导入。物联网创新业务,营收同比+47.98%,电视、显示器、IoT 等智慧终端高端产品持续出货,智慧一体机、智慧政务等智慧系统应用广泛;传感事业,医疗影像产品在国内头部探测器厂商客户端占比超四成;交通视窗实现量产交付;玻璃幕墙首次突破千平米级交付面积。智慧医工事业,公司先后在北京、合肥、成都等地布局多家数字医院,2021 年总门诊量同比提升130%,总出院量同比翻倍。展望未来,公司有望依托显示事业龙头地位,不断提升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继续向物联网各应用场景价值链延伸,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国际局势动荡影响产业链;下游需求走弱;海外产能退出不及预期;OLED 及新型显示技术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面板龙头,2021 年业绩大增,Q3 后行业景气回调下,公司产能增长并优化产品结构,Q4 业绩仍增。公司OLED 稳健爬坡同时供应大客户,LCD 龙头地位稳固,近年依托其技术储备及产业链能力向物联网方向转型,未来有望打开物联网万亿市场,我们中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短期来看,考虑到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国际形势等影响下游需求较弱,面板价格仍承压,我们调整2022-23 年EPS 预测至0.48/0.67 元(原预测为0.55/0.59 元),并新增2024 年EPS 预测为0.79 元。选取同行业TCL 科技、深天马作为可比公司,其2022 年平均PE 为9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并考虑公司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优势及物联网卡位长期逻辑,给予公司一定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021 年PE=15 倍,对应目标价7.2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