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600760):在手订单保障快速增长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黎韬扬 日期:2022-04-05

事件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88 亿元,同比增长2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6 亿元,同比增长1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7 亿元,同比增长69.93%。2021 年基本每股收益0.87 元/股,同比增长14.47%。2021 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红利3.50 元。

    扣非净利大幅增长,在手订单提供业绩保障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88 亿元,同比增长24.79%;其中航空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36.85 亿元,同比增长24.79%,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0 亿元,同比下降8.18%,航空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至98.82%,主业持续聚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6 亿元,同比增长1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7 亿元,同比增长69.93%,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主要源于2020 年公司收到约4.2 亿元政府补贴。公司整体毛利率达9.95%,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38pct,成熟产品规模效应持续体现;其中航空产品毛利率为9.85%,较上年同期增长0.57pct。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增长83.81%,主要源于展览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3.57%,主要源于职工薪酬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3 亿元,主要源于公司收到大额预付款,在订单量充足的背景下,大额预付款到账使得公司已经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研发费用维持增长态势,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0.34%,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大力推进现有机型改装与新机型研发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货币资金本期末较期初增长约71.16%,主要源于收到客户货款增加,Q2 公司收到大笔客户预付款,货币资金与合同负债均出现大幅增长。Q3 货币资金出现明显下降,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在Q2 开始出现大幅增长,说明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原材料与配件采购,存货自Q2 起至本期期末始终处于增长态势。合同资产在前三季度持续增长,Q4 单季度回落至4.14 亿元,合同负债在Q3 亦出现回落,说明公司或已进行小规模产品交付并通过客户验收。应收账款在后三季度变化幅度不大,Q4 货币资金出现小幅回升,合同资产仍处于365 亿元较高体量,体现公司小批量交付收到部分回款,同时下游订单仍在持续签订中。整体看来,2021 年公司在接到大额订单后仅实现小批量交付且并未收到全款,大批次产品仍在生产过程中且尚未批量交付。公司目前批量原材料及配件采购或已完成,大批次产品已开始均衡快速生产,较大额度的在手订单将为业绩释放提供一定保障,全年业绩稳定快速增长可期。

    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2 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7.50%。公司全面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法治沈飞、数字沈飞、 精益沈飞”建设,在科研生产任务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坚持计划牵引和流程驱动,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生产精益管理,凝心聚力、奋勇攻坚,坚决打赢防疫和生产“双线”战役,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9.00%左右,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下游需求饱满,业绩提速可期

    我国目前战斗机数量为美国同期的一半左右,各类机种在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且约40%至50%的军用飞机面临退役,装备建设急需提速。我国将逐步淘汰二代机,以三代机为主体开始向四代机转变,三代、四代战机将陆续迎来不同程度的批量交付。在国产航母具备弹射能力后,舰载机将逐渐从三代机向四代机转变。

    预计未来10 年,我国新增战斗机数量约为1500 架(三代机与四代机比例约为2:1),市场空间约为1000 亿美元。

    公司将受益于各型歼击机的持续列装,航空装备业绩或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提升新机研制水平,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公司资产重组配套募集资金16.68 亿元将全部投入公司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建设新机零部件制造、装配、检测试验、调试、试飞等能力。项目总投入约为23.95 亿元,除去16.68 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入外,剩余部分将由沈飞集团自筹。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缩短新机型研制周期,满足型号研制和国防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同时也将提升公司研发水平,扩大公司产能,增强公司重组后的持续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航母入列提供舰载机增量,股权激励促进效率提升,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目前国内歼击机唯一上市平台,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军机需求放量;国产航母陆续入列将使舰载机需求出现较大同比增长,新老需求叠加可为公司提供未来2-3 年业绩支撑;股权激励有效提振公司生产交付效率,未来激励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加力投入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研发水平、产能与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新机型下线后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公司2022 年至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1 亿元、29.77 亿元、26.26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0.40%、29.77%、26.26%,相应22年至24 年EPS 分别为1.30、1.69、2.13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45、35、2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国防预算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