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功科技(002006):碳纤维设备国产化引领者 下游产能扩张设备订单充足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卢昊/彭岩 日期:2022-03-28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2021 年实现营收17.3 亿元,同比增长61.6%;实现归母净利润1.1 亿元,同比增加280.5%。

      简评

      21 年归母净利大幅增长,公司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2021 年归母净利润1.1 亿元,同比增长280.5%;扣非归母净利润0.28 亿元,同比增长281.8%。主要系2021 年,公司碳纤维专用装备、建筑建材专用装备、轻纺专用装备等主导产品市场拓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6%,其中:碳纤维专用装备市场拓展迅速,碳纤维专用装备实现营业收入7.5 亿元,同比增长261.1%,毛利率32.3%,同比-10.1%,主要系碳纤维装备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高,导致碳纤维装备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5.1%,使得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轻纺专用装备受市场需求旺盛影响,库存量大幅下降,轻纺专用装备实现营收5.2 亿元,同比增长98.9%,毛利率13.0%,同比+2.3% 。太阳能光伏装备实现营收0.23 亿元, 同比+1531.5%,但毛利率为-0.19%,主要是由于相关光伏炉体产销增长及部分单晶炉产销,导致太阳能光伏装备产销量及库存量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今明两年和长期来看,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将带动碳纤维和光伏设备需求的猛增,给公司带来强劲的业绩增长动能。

      碳纤维设备国产化引领者,质优价廉订单充足

      公司是国内能够提供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整线的厂商,具备1k、3k、12K、24K、48K 碳纤维生产线整线供应的能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不断致力于碳纤维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创新,积极探索等离子表面处理以及铺丝缠绕机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以决定性的成本优势进一步确立公司碳纤维装备的龙头地位。目前公司碳纤维生产线的单线成本仅为国外产商的1/2 左右。此外,公司与吉林化纤、吉林凯美克、吉林国兴、吉林碳谷、新疆隆炬等公司签订了碳纤维生产线供应合同,订单充足产销两旺。

      加速“多晶”至“单晶”过度,降本、创新巩固行业地位光伏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公司进入光伏专用装备制造领域后,一直专注于光伏装备及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同时生产从铸锭到切片环节的多晶硅铸锭炉、剖锭机、多线切割机等三大核心设备的企业,公司多晶硅铸锭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结合了铸锭成本优势和单晶效率优势的铸造类单晶,加快对单晶炉等设备的研发创新,实现了光伏系列装备升级换代和单晶硅生产的降本增效,巩固提升了业内龙头地位。

      下游需求增速显著,设备国产替代需求巨大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风、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碳纤维、光伏炉体市场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速。我国碳纤维产业正经历快速成长期,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据奥赛碳纤维技术数据,2020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为4.8 万吨(约占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的1/3),且预计在2025 年达到12 万吨以上。其中,碳纤维制备工艺和设备对碳纤维的生产至关重要,其决定了碳纤维的产品质量。由于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工艺参数较多,积累这些参数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国外企业对该类设备实施封锁禁售。目前除公司外,尚无本土企业涉足高质量的碳纤维整线设备自主生产,未来碳纤维设备进口替代的需求巨大。公司2021年累计完成6 条碳纤维生产线的交付,签署了10 条碳纤维生产线的销售合同,产品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打造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系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省级重点研发中心等,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行业专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具备完善的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市场化能力,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同行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制高点,使公司不断保持产业先进性与领先力,确保行业龙头地位。2021 年,公司研发部门在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发费用达到0.97 亿元,同比增长56.95%,其中:在碳纤维专用装备领域完成了1.2 米、4.2 米碳纤维生产线、碳纤维罐体双头缠绕研发工作,另外,超高温炉、端到端平行送风预氧化炉等设备正处于研发中;在建筑建材专用装备领域进一步优化了聚氨酯线、PC 线产品性能,完成了高档金属幕墙岩棉复合板生产线、JJGH35 型钢筋桁架智能焊接生产线的研发工作;此外,公司在能源机电装备和轻纺专用装备等领域也在不断优化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5、7.64、9.23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22 元、1.68 元、2.03 元,对应PE 分别为18.7X、13.6X 和11.3X。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降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