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股份(688598)公司动态点评:2021业绩预告超市场预期 全年产销保持高水平

类别:公司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马晓明/于夕朦/范杨春晓/黄楷/王舜 日期:2022-01-21

核心观点

    公司预计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4.90 亿元-5.06 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发布2021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13.24 亿元-13.40 亿元,同比增长210.46%-214.21%,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90 亿元-5.06 亿元,同比增长190.67%-200.16%,超出市场预期,符合我们的预期。根据业绩预告,预测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4.52 亿元,环比增长15.99%-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1.72 亿元,环比增长19.28%-31.55%。

    产能建设加速落地,全年产销率保持高水平。在光伏行业产业链博弈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1 年下半年产业链整体开工率下降的背景下,公司热场产品仍供不应求,产销率全年维持高水平,2021 年全年出货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内公司产能建设加速,可转债项600 吨/年的产能建设已于2021Q4 达产,目前公司产能预计达1800 吨/年。截至2021 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9.73 亿元,公司已与多家下游主要硅片制造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隆基、晶科、上机、高景、美科签订了长期协议,合计金额约39 亿元,其中大部分订单将在2022-2023 年释放,为公司业绩高增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公司产能扩张速度显著领先于行业,碳/碳热场50%市占率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成功研发新型碳/碳加热器,有望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目前光伏碳基热场四大件中大尺寸坩埚、导流筒、保温筒渗透率已较高,但碳/碳加热器的渗透率仍较低。2021 年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制备技术,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加热器转弯位置易被腐蚀而失效的问题,综合性能较石墨加热器具有竞争优势。新型碳/碳加热器在下游客户的验证周期为6 个月左右,若进展顺利2022 年有望实现量的突破,从而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

    多领域重点布局,新材料平台化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公司在碳纤维编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石墨化等多个环节具备丰厚的底层技术积累,制备技术和装备能力出色,在各个下游领域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公司积极开展碳/陶复合材料产品新业务,拟以自有资金1.5 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碳/陶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制备、市场应用等。

    碳/陶具有有更好的制动性能和轻量化特点,碳/陶复合材料较传统刹车材料在密度上低1/3 以上,可减轻新能源车身重量,提升续航里程,现阶段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生产成本过高,公司有望通过在碳/碳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实现碳/陶材料在新能源乘用车摩擦制动系统的广泛应用。此外,公司正在对多个下游领域进行积极拓展,主要包括:尾气提纯制氢、碳纤维储氢瓶和碳纸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拓展投入,已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且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积累了一定本土客户,形成了一定量的销售。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受益于大尺寸碳/碳热场高景气,产能扩张速度显著领先行业,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多个应用领域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34/19.00/24.04 亿元, 同比增长213.0%/42.3%/2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7.32/9.64 亿元,同比增长194.6%/47.3%/31.8%,对应EPS 为6.21 /9.14 /12.05 元,对应PE 为42X、29X、22X。低成本的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制造技术壁垒较高,大尺寸碳/碳热场需求旺盛,公司为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盈利能力突出,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将充分受益于硅片大尺寸化下制造企业持续需求,叠加新材料平台化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碳纤维价格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