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宇科技(688239)公司动态点评:航空发动机行业长坡厚雪 公司迎来高景气度发展

类别:公司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志杰 日期:2022-01-21

事件: 1 月8 日航发动力发布关于2022 年度与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之持续性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披露了航发动力公司2021 年各项关联交易实际执行情况的预计金额及2022 年关联交易预计执行情况公司预计2022年度关联交易总额不超过44.7 亿元,其中与关联方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值达43.3 亿元,较2021 年预计值33.27 亿元同比提高30.15%,较2021年实际发生额31.05 亿元同比提高39.46%。

    深耕航空环形锻造领域,竞争优势显著:环形锻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锻件,其部件性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且造价昂贵,约占航空发动机价值的6%,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服役行为。公司在环形锻造领域深耕多年,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且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航空发动机机匣等航空航天环轧锻件的新品研发与工艺创新研究,是公司科研实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表现。公司研发创新工作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技术创新机制,坚持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重视研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公司研发工作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公司产品或指导公司生产,有效缩短了研发成果产业化周期,形成了市场引领研发,研发保障销售的局面,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在装备升级和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下,航空环形锻件行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达国家战斗机以四代机为主,我国战斗机以二、三代战斗机为主,差异显著且总数只占美国的 24%,十四五期间我国航空装备尤其主战机型将加速列装以及更新换代,由此大幅增加对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需求。公司核心技术已开始逐步实现产业化,核心技术产品已在境内、境外航空发动机市场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示内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应用于 68 个航空发动机型号,涵盖新一代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国际主流窄体、宽体客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等国内外先进航空发动机。同时我国不同用途的军机种类以及数量不断增多,在航空发动机新机型在我国飞发分离体制与两机专项政策等支持下,研制定型或再提速,众多航发产品线将陆续进入定型批产节奏,存量军机更换发动机的周期预计不断降低,航空发动机消耗品属性显现,由此可以推断环形锻造行业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公司生产经营模式成熟,与行业模式基本一致: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

    的生产模式。由于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材料、尺寸、理化性能、加工精度等要求迥异,个性化需求较强,公司产品主要为非标准产品,具有多批次、多品种、多规格、定制化的特征。公司境内业务主要系在取得境内客户的供应商相关资质后,进行产品试制,产品试制分为预研和在研阶段。客户对某型号的产品进行预研或在研时,公司参与该型号的预研和在研,对订单进行生产。经试验件试制、工艺优化且客户整机定型后,进入产品定型批产阶段,客户对定型的产品进行批量下单,部分客户也会通过向公司下达生产计划的方式,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公司境内业务的销售模式均为直销。并且公司市场优势明显,由于航空锻造行业存在明显的市场进入壁垒,行业新入者需要具备成熟的技术工艺、取得行业第三方认证并进入客户的供应商目录、从参与产品研制至产品批产,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公司具备明显的市场先入优势。

    商用发动机市场广阔,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测,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市场空间,年均约 64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409 亿元,公司聚焦于航空环锻件领域,目前已成为国际主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亚太地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国际航空开始复苏,公司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境内、境外航空市场“两翼齐飞”。通过参与国内、国际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研制生产,把握全球领先的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塑性成形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公司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境内外市场占有率。在做大做强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锻件主业的基础上,公司将适时适度进行产业链纵向延伸,从涉足精加工业务环节起步,逐步实现从专业锻件商向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商的延伸和升级。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为航空环锻件主流商,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军工行业2022 年有望迎来扩产大周期,业务发展潜力大增,首次给予“买入”评级,根据我们模型测算,公司收入未来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 亿元、1.81 亿元、2.57 亿元,对应PE 摊薄为82 倍、50 倍、35 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疫情加剧影响国际市场,公司产能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形势严重恶化,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