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五:2021年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发债主体评级下调的特征

类别:债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旭/危玮肖 日期:2022-01-19

  与2020 年相比,2021 年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主体评级或展望被调低的发行人数量同比增长,因而需加强对发行主体信用资质的评估能力,及时跟进宏观经济及政策的相应调整。

      导致银行信用评级或展望下调的主要因素

      导致2021 年银行发债主体发生评级下调的主要因素包括: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持续增长;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盈利能力下降,利润水平下滑;非标投资规模较大,风险已逐步暴露;资本充足水平较低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主体评级或展望下调的决定性原因。

      1)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持续增长。投资者需持续关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变动情况、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外部环境因素和银行内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相关程序的设计与执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发生评级或展望下调的银行主体均为中小银行,中小银行由于风险抵补能力较弱,自身处置不良资产能力不足,因此信贷资产质量下滑将更为明显。

      2)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信贷安全隐患较高,投资者应对此类银行保持审慎态度。另外,应持续关注会影响此类银行贷款集中度的外部因素,谨防外部冲击给银行存量贷款带来的负面影响。

      3)盈利能力下降,利润水平下滑。银行盈利能力受息差、贷款规模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影响较大,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宏观政策的变化、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行业重大事项的发生,警惕银行主体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的经营压力。

      4)非标投资规模较大,风险已逐步暴露。投资者应持续关注银行主体非标投资底层资产的资质,同时对高收益率的投资资产保持警觉态度,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的投资资产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较大。

      5)资本充足水平较低。投资者应将眼光放至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警惕外部环境变差及相关政策收紧给发行主体带来侵蚀利润的风险。

      导致非银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或展望下调的主要因素导致2021 年非银金融机构发债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下调的主要因素包括:盈利能力走弱,利润下降;股权稳定性不强;股东发生负面事项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单独因素并不能成为公司评级或展望下调的决定性原因。

      1)盈利能力走弱,利润下降。盈利能力及利润水平依然是评判一个公司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应持续关注这两项指标,对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利润水平转负的公司应尤其关注。

      2)股权稳定性不强。发生股权质押或冻结的发债主体的股权稳定性相对较低,投资人应对此类公司保持谨慎态度。

      3)股东发生负面事件。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发行人主要股东的经营情况与信用情况,若股东发生负面事件,将同时对发行人产生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

      仍需关注其他评级影响因素;疫情的反复、新毒株的蔓延持续可能给经济大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部分主要投向行业的相关政策加速收紧,需警惕相关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