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专题报告:“金融风险”措辞变化背后的玄机

类别:债券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覃汉/石玲玲 日期:2021-10-20

  摘要:

      我们之前研究过,货币政策“总闸门”措辞是宽松周期的事后确认指标,不能依据滞后变量指导投资,那是否存在相对同步的信号,能够大致刻画货币政策走势?为何直到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后,市场才开始相信“宽货币”预期落空?

      2021 年7 月和9 月是市场预期逆转的两个“拐点”:7 月份以前,没人相信会降准;7-8 月份,宽松预期打满,市场普遍相信降息降准会很快到来;8 月份下旬,宽松预期开始松动;10 月份以来,宽松预期进一步下修。政策真正发生转变是在8 月下旬。

      8 月下旬政策层约谈恒大集团,央行提前一个季度召开货币信贷座谈会,明确要“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打开了“宽信用”想象空间。如果说8 月以前,“宏观杠杆”控制取得阶段性进展,政策层更加倾向于“宽货币”;那么8 月份以后,政策更加倾向于“宽信用”。但直到10 月14 号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降准预期再度落空,债市才愿意相信四季度“宽货币”空间有限。

      我们通过总结发现,政策层对“金融风险”措辞的严厉程度,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压力测试的极值情况,我国向来有“治未病”的医学传统,“防患于未然”就是为极值情况做准备,如果对“金融风险”的措辞严厉,就意味着政策层可能观察到了市场没有关注到的风险,需要稳住“宏观杠杆”,把风险消灭在萌芽期,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也就很难大幅放松。

      尤其是现在,8 月份以来现金理财的监管日趋严格,叠加恒大债务问题增加金融市场风险,政策层对“金融风险”的担忧有所升温,虽然现在金融主体尚处于“未病”阶段,但如果过度放水、太高杠杆,不仅短期难以拉动需求,反而会推高通胀,导致金融主体“生病”。

      结合对“总闸门”事后确认信号的研究,我们认为正常货币政策空间还要持续很久,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再次下修,虽然不排除“金融风险”逐步化解后,岁末年初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但短期而言,债市利好已经出尽,利率剧烈调整仍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