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剂行业报告:国产替代方兴未艾 “隐形冠军”蓄势崛起

类别:行业 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偲 日期:2021-09-27

  生命科学产业链“卖水人”,生物试剂高景气发展生物试剂处于生命科学研究产业链的上游,具有“卖水人”属性,是高壁垒、高附加值、高毛利的成长性赛道。一方面,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投入带动生物试剂行业高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从2015 年的434 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866 亿元(CAGR 为18.8%),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 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136 亿元(CAGR 为17.1%),均高于全球增速,后者预计2024 年将达到260 亿元。另一方面,受益于基础科研、生物制药、体外诊断、疫苗产业链等下游应用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各国在传染病领域基础研究、相关药物和疫苗研发的加大投入,生物试剂及技术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生物试剂品类众多、壁垒高筑,应用场景多样化且横向拓展性强生物试剂需求种类和数量庞大,其开发和生产涉及学科众多、工艺环节复杂、需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批间一致性,且品类繁多、需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升级迭代,需要企业长期的摸索以及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基础科研、体外诊断和生物医药三大主要应用领域中:(1)基础科研领域应用极其广泛,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基础研究投入的高增长;(2)生物试剂贯穿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全流程,有望受益于生物药的蓬勃发展;(3)体外诊断试剂的酶、抗原/抗体等核心原料合计占据75%以上的比例,IVD 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上游市场持续扩容。此外,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兴起、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在液体活检领域的应用潜力、mRNA 技术从新冠mRNA 疫苗延伸至其他领域(比如肿瘤疫苗、传染病疾病疫苗、CAR-T 疗法、基因编辑等)的应用,均有望持续打开生物试剂需求天花板。

      疫情凸显本土供应链重要性,国产替代步入加速期进口品牌深耕行业多年,疫情前在生物试剂各个细分领域均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疫情后有望改变进口品牌长期垄断国内生物试剂市场的局面,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主要原因如下:(1)国产和进口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正逐步缩小,在部分领域或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差距更多体现在品类丰富度、品牌影响力、质控能力等方面;(2)疫情凸显本土供应链重要性,上游自主可控是趋势;(3)国产更具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4)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芯”,政策端鼓励解决“卡脖子”的难题。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生物试剂行业空间广阔,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高景气发展,有望持续高增长,同时疫情加速生物试剂向生物医药和疫苗领域渗透,增长潜力巨大,因此我们给予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专注分子生物学酶的诺唯赞(拟上市)、重组蛋白领域的义翘神州(已上市)和百普赛斯(拟上市)、专注体外诊断核心原料且上下游一体化布局的菲鹏生物(拟上市)。

      诺唯赞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公司营收为16.43/ 18.67/ 23.83亿元,同比增长5.01%/ 13.63%/ 27.63%,归母净利润为7.75/ 8.89/11.87 亿元,同比增长-5.64%/ 14.69%/ 33.51%。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产能扩张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