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高纳(300034):高温合金业务高速增长 中报业绩超预期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黎韬扬 日期:2021-08-16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 2021 年半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8.30 亿元,同比增长 24.12%;实现归母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增长 98.19%。

      简评

      上半年净利润同增 98%超预期,新型高温合金的营收翻倍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8.30 亿元(+24.12%),归母净利润 1.76 亿元(+98.19%)。其中,铸造高温合金实现营收 5.15亿元,同比增长 20.30%;变形高温合金实现营收 1.98 亿元,同比增长 8.68%;新型高温合金实现营收 1.14 亿元,同比增长106.5%。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外,上半年投资收益共 0.48 亿,来源于联营企业分红。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保持公司的行业技术优势。

      盈利能力来看,公司 2021H1 的销售毛利率为 32.40%(-8.16pcts),净利率为 21.2%(+98.19pcts),净利率水平显著提升。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上游材料成本提高导致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的毛利率下降,而新型高温合金毛利率提升 17.37pcts 至 59.89%。期间费用率为 16.51%(+6.4 pcts),其中,销售费用为 0.13 亿元(+39.86%),费用率为 1.57%,主要为销售规模扩大所致;管理费用为 0.68 亿元(+7.83%),费用率为 8.19%;财务费用为 0.56 亿元(+84.56%),费用率为 6.74%,主要为基建项目贷款增长及执行新租赁准则影响所致;研发费用为 0.53 亿元(+50.83%),费用率为 5.91%,主要为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21Q2 利润大幅增长,全年持续稳定增长可期

      21Q2 单季度实现营收 4.80 亿元,同比增长 13.08%,环比增长 36.99%;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 亿元,同比增长 62.52%,环比增长 107.41%。主要受益于军工行业航空航天下游需求强劲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我们判断,随着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行业高度景气,产业链下游市场空间巨大,全年持续稳定增长可期。

      国内高温合金龙头,技术实力领先地位稳固

      公司目前是国内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制品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年生产超千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母合金的 能力以及航天发动机用精铸件的能力,在变形高温合金盘锻件和汽轮机叶片防护片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亟需的粉末高温合金和 ODS 合金的生产技术和能力。以在国际上逐步成为与美国精密铸件公司(PCC)具有同样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为战略目标,保持并提升国内航空、航天、燃机用变形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新型高温合金盘锻件产品的龙头和技术领先地位,逐步成为国内 3D 打印高温合金粉末材料、特种镍基板、管、丝、带材料及制品的产业基地。公司累计研制各类高温合金120 余种,其中,变形高温合金 90 余种,粉末高温合金 10 余种,均占全国该类型合金 80%以上。报告期内,公司的青岛市产业基地项目和新力通新厂区项目建设均达到 90%。项目建成后,公司在有色金属加工和石油化工领域的业务将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高端新型高温合金市场发展空间大,龙头厂商领先优势明显近年来全球高温合金市场稳步增长,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市场供不应求。公司产品定位在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领域,面向的客户也是以航空航天发动机装备制造企业和大型的发电设备企业集团为主,同时也向冶金、化工、玻璃制造等领域的企业销售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热端部件。公司与这些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扩产项目建成在即,公司持续增长动力十足。我们认为,航空航天领域是高温合金的主要需求来源,当前我国国防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高温合金市场需求将远超全球市场整体增速。

      盈利预测与评级:国内高温合金龙头,中报业绩超预期,全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公司是国内高温合金领域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发电设备、石化冶金等领域,当前我国高温合金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具备较强技术积累和生产能力,未来有望充分获益,业绩持续增长可期。上调预计公司 2021 年至 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0、4.20 和 5.39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1.73%、24.42%和26.47%,相应 21 年至 23 年 EPS 分别为 0.62、0.86、1.11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70、50、3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2、军品订单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