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前货币政策框架:当“降准”不如“降息”

类别:宏观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宋潇 日期:2021-08-03

  如何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态度?仅仅看降准是不够的,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和调控框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14 年之前,外汇占款高增长,投放基础货币较多,所以当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正常的,而如果降准,那确实意味着宽松。但是2014 年之后,外汇占款不再高增长,为了弥补基础货币的缺口,不管经济是强是弱,理论上来说都可以降准,所以降准不再完全等于货币宽松,而逐渐成为了一种偏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2014 年之后,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也逐渐从数量型转向了价格型,所以观察货币政策松紧态度,更重要的是看银行间的资金利率,尤其是DR007的变化。如果降准后银行间利率不动,那就不叫宽松,降准的效果已经不如降息。7 月15 日降准政策落地后,银行间资金利率并没有明显下行,所以从实际宽松效果上来说,本次降准基本上做到了“中性”。不过这次降准最大的作用是彻底统一了市场的预期:经济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要宽松。

      往前看,随着稳增长压力逐渐增加,货币政策趋势确实会宽松,尤其是四季度和明年。不过从节奏上来说,降准可以有,但全面降息式的宽松可能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方面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主要是结构性的,总量的货币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结构性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会抑制宽松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