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点评:需求侧引领5G应用扬帆 供给侧引导数据中心良性发展

类别:行业 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天 日期:2021-07-26

事件:工信部近期 牵头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其中,《5G 应用“扬帆”计划》目标到2023 年5G 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5G 应用成效凸显、5G 应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3 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总体布局持续优化。

    5G 基站建设目标再加码,首次提出5G 行业虚拟专网发展目标。

    5G 基站建设目标基本反映运营商5G 资本开支强度,《5G 应用“扬帆”计划》提出到2023 年每万人拥有5G 基站数18 座,这一指标超过了此前《“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每万人12 座,或反映2023 年基本实现乡镇级覆盖的既定目标,按照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对应254 万站。工信部统计,截至6 月底我国5G 基站总数达96 万,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年均建站至少为63 万,对应每年1600 亿元以上5G 资本开支(包括基站、光传输、核心网,参考三大运营商2021 资本开支结构)。此外,文件提出2023 年建设5G 行业虚拟专网3000 个以上,按照中国电信A 股招股说明书披露每个MEC 节点设备投入2150 万元计算,或对应625 亿5G 虚拟专网相关投资规模,成为运营商资本开支重要组成部分。

    5G 移动流量撑起半边天,消费侧看好视频类大带宽应用。

    《5G 应用扬帆计划》指出,到2023 年5G 个人用户普及率要达到40%,5G 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过50%,这一目标均超过了《爱立信移动连接报告202106》中预测的2023 年全球5G 连接占比42%(每个5G 用户或拥有多个5G 连接)、5G 流量占比32%的平均水平。

    5G 在消费者端应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新型信息消费,如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以及云AR/VR 头显、5G+4K 摄像机、5G 全景VR 相机等。此外,文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采编播5G 改造,推广5G 超高清直播、全景式交互化音视频、5G NR 广播电视等。我们认为5G 在C 端应用的主力在于视频质量的升级和交互体验,因此CIS、ISP、编解码SoC、光学等赛道长期受益确定性较高。

    5G 在第一、第二产业:实现行业融合应用深化。

    《5G 应用扬帆计划》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能采矿、智慧电力、智能油气、智慧农业、智慧水利九大行业提出了质量检测、远程操作、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巡检、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精准授时等典型应用场景。当前我国农业、制造业、公用事业 等面临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体系日益庞杂等难以逆转的趋势,5G 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意义或在于寻找“刚需”型场景,我们认为当前主要有“安全型”刚需,如智慧煤矿、智慧油气以及“增值型”刚需,如工业视觉、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

    5G 在第三产业:实现社会民生服务普惠。

    对于社会服务业而言,5G 应用的意义或在于实现优质资源要素的跨空间分配以及增量经济价值的创造。例如,5G+智慧教育通过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式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有助于提高体系内课堂上教学质量,符合“双减”长期目标。而5G+智慧医疗主要打造面向院内医疗和远程诊疗的5G 网络、5G 医疗边缘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分配和AI 技术等在诊断中的应用。

    此外,5G+文化旅游将开发适配5G 网络的AR/VR 沉浸式内容、4K/8K 视频等应用,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

    IDC 供给侧规划:机架规模年增20%,综合上架率持续提升。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是驱动IDC 行业近十年来高速发展的两大逻辑,根据IDC 圈数据,2010-2019 年间我国IDC 行业复合增速达35%,却也造成新进入者一拥而上,部分项目机架空置,资源浪费等情况。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土地、电力等审批逐步收紧,行业热度有所回落。由于需求的爆发和供给的释放都是非线性的,为了规范行业供需格局,《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奠定了IDC 未来三年发展逻辑或主要由供给侧决定。其中,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较前两年有所下滑,但有助于平稳市场价格,而上架率2021 年目标为55%以上,2023 年为60%以上,有助于行业整体盈利质量提升。

    IDC 格局展望:推进全国统筹优化布局,过剩产能或逐步出清。

    1)国家枢纽节点方面,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快集群建设,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满足算力增长需求,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则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算力(即“冷数据”)基地。2)省级数据中心方面,着力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上架率,“按需适度”新建。3)城市级数据中心方面,主要采用与电站、基站、通信机房协同部署、灵活部署原则。

    此外,“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将加速迁移、整合、改造,主要满足边缘计算需求。4)此外,文件支持我国IDC 企业走出去,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认为,政策将引导大型数据中心向国家枢纽节点集中(算力占比不低于70%),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自建由于坐拥网络和流量发端优势,将作为主力;而布局国家枢纽地区的第三方数据中心也具有稀缺性和灵活性,长期发展看好;此外,产业链分工或更加深化,代建、合建、代管等模式将更为常见。而边缘数据中心方面,我们更看好2C 的运营商资源禀赋和2B 的企业自建。

    云网融合:高性能算力占比持续提升,重视DCI 市场增长。

    1)整体算力将稳步提升,政策指出到2023 年底全国IDC 总算力超过200EFLOPS,根据华为《泛在算力:智能社会的基石》报告,2020年我国云端数据中心算力约1.4EFLOPS,则三年平均增长率约12%,我们认为服务器市场增速将不低于这个水平。2)异构算力和高性能计算部署占比将提升,CPU、GPU、FPGA、DPU 等算力将协同工作,而2023 年高性能算力占比将达到10%。3)产业链自主可控比例将显著提升,在供配电、制冷、网络、服务器、软件等领域自主研发产品比例将持续提升,实现关键环节的锻强补弱。4)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端到端网络单向时延小于20ms,边缘数据中心之间以及IDC 集群形成互联网络。

    Omdia 预测,全球DCI 市场规模将在2023 年达到70 亿美元,复合增速12%,而国内DCI 市场由于运营商云网融合战略的实现和云厂商的专线自建增速或高于平均水平。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政策从中期视角对5G 和IDC 产业链发展目标和节奏做出指引,继“5G 发牌”、“新基建”后,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逻辑主线。《5G 应用扬帆计划》整体表明5G 资本开支在2024 年前不会迎来下降拐点,《新型数据中心发展计划》提出年增产能20%的指引,均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1)5G 建设产业链,5G 基站、千兆宽带、边缘计算发展确定性较高,且行业趋向于无线接入、光传输、UPF、MEC、OSS 等共性可复制综合解决方案的打造,我们看好ICT 设备龙头、电信软件龙头、光模块细分行业领先者的业绩增长持续性,并期待5G 应用牵引可达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估值提升,建议关注中兴通讯、紫光股份、新易盛、天孚通信、亚信科技(H 股)等。

    2)5G 应用方面,建议把握两条逻辑主线,一是5G 连接高增长叠加国产替代的模组和芯片,建议关注移远通信、广和通、翺捷科技(科创板申报);二是5G 应用新蓝海,典型行业如工厂、电力、交通、矿业、教育、文旅,将涌现出既懂5G 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议关注三大运营商、工业富联、威胜信息、龙软科技、科大讯飞、当虹科技、今天国际等。

    3)数据中心方面,我们仍然看好一线城市机架资源稀缺属性,并预期并购整合会成为第三方数据中心成长主要方式,建议关注光环新网、宝信软件、奥飞数据。新型数据中心低碳绿色和“老旧小”数据中心改造带动高效能电源、精密制冷持续需求,建议关注科士达、科华数据、英维克。IT 设备方面,异构算力趋势明确,自主研发算力部署提升,建议关注浪潮信息、中科曙光、龙芯中科(科创板申报)。

    网络互联层面,我们建议重视数据中心互联市场发展,白盒DCI 设备、ZR 可插拔光模块市场增速或保持高位,建议关注光迅科技、中际旭创。

    风险提示

    5G 信息消费升级节奏不及预期、5G 产业互联网规模落地不及预期、数据中心能耗指标释放低于预期、第三方数据中心份额低于预期、中美科技摩擦影响供应链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