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能(68819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迎量价齐升;长期受益国内外碳中和

类别:公司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贻功 日期:2021-04-27

  事件概述:公司发 布2021 一季报,实现营收4.03 亿元,同比增长32.36%,归母净利0.57 亿元(扣非0.54 亿元),同比增长62.15%(扣非同比增长60.11%)。基本每股收益0.48 元。ROE(加权)为2.37%,增加0.68 个百分点,经现净额-0.51 亿,同比净流出减少约1600 万元,有一定幅度改善。

      Q1 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进入产能释放高峰期。

      在粮油、原油价格大幅走高等因素带动下,公司生物柴油等产品价格Q1 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目前生物柴油价格超过7000 元/吨;同时今年是欧盟RED2 指令实施的第一年,生物柴油需求增幅明显,需求旺盛;供需格局持续向好带动公司生物柴油等产品量价齐升,从而推动公司业绩高增长。Q1 东宝厂复产,美山项目也开车调试,公司二、三季度将进入产能释放高峰期,全年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

      Q1 公司经现净额为净流出状态,主要系公司加大原料采购力度所致,且同比有一定幅度改善,预计全年将维持其一贯优异表现。报告期,公司毛利率/净利率14.10%、14.23%,同比提升约2 个百分点左右、期间费用率6.05%、同比减少2.5 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2.63%的极低水平,未来资本扩张空间较大。

      东宝复产、募投投产,2021 产销高增长确定;公司进入产能释放期。

      东宝厂已于今年1 月初复产,上市募投的10 万吨生物柴油产能项目也于1 月底正式进入调试生产,今年公司生物柴油总产能达到40 万吨,预计产销量也有望实现40%左右的大幅增长,达到30 万吨以上。

      随着公司美山基地的募投项目进入试生产,公司目前已建成东宝10万吨/年、平林10 万吨/年、厦门卓越8 万吨/年、美山10 万吨/年4个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近40 万吨,美山基地将成为未来几年公司重要的产能增长点。公司计划2021 在美山基地再新建10 万吨产能,远期公司规划在美山基地新建10 万吨盈利能力更强的烃基生物柴油以及配套5 万吨天然脂肪醇和5 万吨丙二醇。届时,公司生物柴油总产能将到达60 万吨,各类产品总产能近80 万吨。公司业绩有望随产能增加而持续增长。

      欧盟REDⅡ2021 年实施,生物柴油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根据我们统计,2019 年以来欧盟、中国、日韩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做出“碳中和”的承诺,美国也有望重返巴黎协定,在碳减排压力下,燃料领域对生物柴油需求旺盛,欧盟出台了强制添加政策,是生物柴油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Ⅱ》于2021 年开始实施,根据该法案,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部门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4%(2019 年约7.3%),且以粮食为原料的传统生物柴油添加比例上限要由2021 的7%下降到低于3.8%;先进生物柴油添加比例下限由2021 的0.5%提升到6.8%。卓越新能产品所属的先进生物柴油将有更大的需求空间。

      按照到2030 年欧洲柴油消费量2 亿吨、生物柴油添加比例达到下限的14%测算,届时欧洲生物柴油需求量约为2800 万吨,约是2020 年的两倍。按照7000 元/吨计算,对应市场空间超过1500 亿元。

      碳中和、垃圾分类有望从供需两端推动我国生物柴油消费市场开启。

      我国做出在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预计“达峰计划”

      有望于2021 年发布实施。根据行业测试数据,1 吨生物柴油可实现2.83吨的碳减排,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低碳清洁能源,有望在我国燃料领域的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国家制度”,也将带来废油脂处置的刚性需求增量。按照我国2025 年城市垃圾产生量3亿吨、35%湿垃圾分出量、废油脂处理装置占湿垃圾重量3%计算,届时仅垃圾分类就将新增超过300 万吨的废油脂处理需求。

      2019 年,中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4619.3 万吨,同比下滑6.25%;中国煤油表观消费量为3869.6 万吨,同比上涨4.32%。如果未来我国推行B5生物柴油标准,按照1.5 亿吨柴油消费量测算,对应生物柴油需求可达750 万吨;远期推行B10 生物柴油将带来1500 万吨生物柴油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净利分别为3.53 亿元、4.80 亿元、6.69 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2.94 元、4.00 元、5.58 元,对应PE 分别为18 倍、13 倍、9.6 倍,公司生物柴油迎量价齐升,长期受益国内外碳中和,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出现超预期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