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601088):主营业务量价齐升 一季度业绩增长明显

类别:公司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晨 日期:2021-04-26

  中国神华披露2021 年一季度报告,主要财务数据如下:实现营业收入676.1亿元,同比上升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1 亿元,同比上升18.4%,扣非后为115.8 亿元,同比上升21.4%;EPS 为0.584 元/股,同比上升18.5%;加权平均ROE 为3.17%,同比增加0.42 个百分点;剔除神华财务公司影响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6.14 亿元,同比上升26.8%。

      一季度业绩上升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煤炭、铁路、电力、煤化工产品的销售量(业务量)以及单位售价上升,具体见下文各板块分析。

      煤炭板块:产量增长4.8%,销量上升17.3%,销售均价上升16.9%,毛利额上升21.7%,表现良好。2020 年一季度公司商品煤产量0.78 亿吨,同比增长4.8%,煤炭销售量1.15 亿吨,同比上升17.3%,销量上升主要由于自产煤增加叠加贸易煤大幅增长所致。一季度平均销售价格为488 元/吨,同比上升16.

      9%,低于港口市场价29%上升幅度,其中年度长协煤销量0.49 亿吨,月度长协煤0.47 亿吨,现货0.14 亿吨,坑口直销0.05 亿吨,分别占销售量43%、41%、12%和5%。一季度吨煤销售平均成本372 元/吨,同比上升21.8%,其中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128.4 元/吨(+0.7%),销售平均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露天煤矿修理费增加,蒙西地区执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而煤价上涨影响本集团相关煤炭企业用电价格上升,同时叠加外购煤采购价格以及销售量占比提升等因素所致。煤炭分部量价齐升,煤炭板块整体毛利134.3 亿元,同比上升21.7%,占公司总毛利比重61%。

      运输板块:铁路周转量同比上升12.8%,单位价格下滑1.9%,单位成本下滑1.1%,毛利额上升9.8%,表现良好。铁路方面,2020 年Q1 铁路运输周转量达到738 亿吨公里,同比上升12.8%,单位价格133.8 元/千吨公里,同比下降1.9%,单位成本65.2 元/千吨公里,同比下滑1.1%,实现毛利50.6 亿元,同比上升9.8%,占公司总毛利比重23%。港口方面,自有港口下水煤量达到0.66 亿吨,同比上升18.7%,单位价格24.7 元/吨,同比下滑2.1%,单位成本12.2 元/吨,同比下滑2.6%,实现毛利8.3 亿元,同比上升16.7%,占公司总毛利比重4%。

      电力板块:售电量上升,电价上涨,电力板块总体毛利上升;但由于燃煤成本增长,发电业务毛利率下降3.8 个百分点。经济复苏用电需求上升,一季度公司总发电量为372 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5%,总售电量349 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6%。单位售电价格为386 元/兆瓦时,同比上升3%,单位成本317 元/兆瓦时,同比上升8%,发电业务一季度毛利率17.7%,同比下降3.8 个百分点。板块实现收入134.6 亿元,同比上升40%,营业成本110.7 亿元,同比上升47%,毛利为23.9 亿元,同比上升16%,占公司总毛利比重11%。

      煤化工板块:油价改善,量价齐升,毛利大幅上升。报告期内,在国际原油价格逐步回暖的情况下,公司聚乙烯和聚丙烯合计销售量18.5 万吨,同比上升8.

      6%。单位销售价格为8645 元/吨,同比上升27.5%,单位销售成本6461 元/吨,同比下降3.7%。板块实现收入15.9 亿元,同比上升38.5%,营业成本11.9 亿元,同比上升4.56%,毛利为4.03 亿元,同比上升3258.3%,占公司总毛利比重2%。

      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项目。公司拟出资4.5 亿元(持股90%)与潍坊海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国能(潍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将主要开发光伏发电项目、能源水务、区域热网、海上风电、氢能、储能等各类综合能源项目。

      这是继2020 年12 月公司拟以40 亿元(持股40%)参与设立国能基金后,又一笔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投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具有土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优势的传统能源巨头加码新能源项目,有利于打造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维持最新公司点评报告的业绩预测,预测公司2021-2023 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74.6/485.8/497.4 亿元,同比分别+21.16%、+2.36%、+2.39%,折合EPS 分别是2.39/2.44/2.50 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19.55 元(4 月23 日)PE 分别为8.2/8.0/7.8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铁路运价、电价、化工产品价格等波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政策调控力度过大;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进口影响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