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深度报告:如何看待“惠民保”的超常发展

类别:行业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婷/李芳洲 日期:2021-04-12

惠民保市场空间逾百亿,行业巨头快速布局。1)全国惠民保保费规模达50 亿,未来有百亿市场空间。惠民保于2015 年由深圳发端,目前呈井喷式发展态势。

    2020 年,全国已有23 个省、179 个地级城市推出共111 款惠民保产品,超4000万人参保,累计保费规模达50 亿以上。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测算,惠民保未来潜在保费规模约在320 亿元/年。2)惠民保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投保门槛低(无年龄限制、无职业限制、无健康体要求)、价格低廉、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均贯彻普惠定位。3)财险公司参与惠民保热情高,平安集团、人保财险承办项目最多,分别为14 个、9 个。从承保机构数量看,惠民保呈现由一家险企单独承保到多家公司共保的演变趋势。4)险企联合政府及第三方平台共同运营惠民保是当前主要商业模式,基本采用“一城一策”模式,各地惠民保的保费定价、总保额、年免赔额等均有不同。保险公司在定价策略上主打“产品性价比”策略,惠民保产品保费大多位于29 元/年-69 元/年,保额均在100 万元及以上,呈现出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在运营推广上主打“服务质量”,策略包括提高理赔响应速度,提供增值服务等。

    多因素助推惠民保走向浪头。1)基本医疗保障力度仍待加强,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大。根据国家卫建委《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现金支出占比为28.36%,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5%-20%的理想目标水平,反映出我国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依然存在压力,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落后于支出增速,导致基金结余率持续下滑。支付压力较大。2)政策支持力度大。2014 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明确到2030 年底,全国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3)慢病医疗压力凸显叠加疫情刺激,健康险保障需求得到激发。受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据中研网预计,到2020 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5.5 万亿元左右。同时疫情刺激健康保障需求激增,2020 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15.66%,占比达18.06%,较2019 年提高1.49bp,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盈利能力尚待观察,但惠民保已成为险企获客和拓展健康产业服务的新抓手。1)普惠性质致惠民保产品盈利性存在压力。惠民保定位为具有普惠性质的政策性产品,低准入门槛带来的高逆向选择是其承保亏损的主因。“惠民保”的参保人群覆盖率在70%-80%才能有效分散风险。但目前大多数地区“惠民保”项目参保率不足10%。我们预计未来惠民保承保亏损仍是常态,保险公司可能通过采取适度调整保障责任、产品价格等手段提高产品可持续性,加强风险控制。2)惠民保对现有健康险业务短期冲击有限,且目前已成为险企获客的新抓手。惠民保与百万医疗保障有重合,但“互补”多于“替代”。从定位来看,惠民保对客户提供的保障程度相对更低,难以完全替代百万医疗产品。对于险企来说,惠民保相比于普通商业健康险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可以为保险公司挖掘广大下沉市场潜在客户,促进二次转化销售。3)惠民保的发展使得险企进一步对接医保体系,多方合作为商业健康险带来发展新机遇。而与医保体系深入对接,也有助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数据支撑,提高产品定价与风险管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公司的合作亦有助于打通“医+药+险”产业链条,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保障型增速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