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远电子(603267)2020年年报点评:下游需求增量明显 自产、代理业务双爆发

类别:公司 机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超/宋子豪/刘琛 日期:2021-04-02

  事件:公司发布 2020 年年报,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 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 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增量明显,自产、代理业务双爆发。公司是以 MLCC 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 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 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营收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产能的提升和产品品类的扩充,与“十三五”末期不断上升的下游需求相匹配。报告期间公司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较低的代理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自产业务增速致使公司营业成本增速略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进而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报告期间,公司或公司子公司设立和收购 4 家公司,继续开拓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组件的研发和生产,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满足下游需求,公司积极备货且产销比例较高。2020 年公司存货(2.15 亿元,+6.71%),自产业务产品整体产销率达到 95.40%,同比略有上升。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48 亿元,+52.61%)余额较大,未来在公司回款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 亿元,-12.52%)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费用方面,因收入准则的变化使得销售人员提成和运输费用摊销计入公司营业成本,销售费用(0.61 亿元,-16.11%)有所回落;管理费用(0.88 亿元,-2.52%)的下降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摊销结束叠加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负担的三项保险费用;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0.09 亿元,当期利息收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减少导致财富费用的变动。另外,公司积极投入研发项目,研发费用(0.45 亿元,+40.82%)大幅增加,公司瓷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了公司在瓷介电容器领域的技术深度,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可控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射频微波电容器和单层瓷介电容器的生产。

      电子元器件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创新高。公司自产电子元器件主要为瓷介电容器和直流滤波器等产品,下游集中在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等为核心的军用领域。2020 年公司自产业务营业收入(8.86 亿元,+50.58%),占比 52.13%,其中多层瓷介电容营业收入(8.75 亿元,+50.41%),占比 51.48%,毛利率(80.05%,+0.97pcts);直流滤波器营业收入(0.11 亿元,+65.01%),占比 0.64%,毛利率(68.01%,-2.11pcts)。2020 年正值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订单大规模释放。公司自产业务前五名客户分别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以及其器工业集团,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61 亿元,+49.64%),占自产业务收入的 74.60%。与此同时,自产业务新增客户100 余家。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及直流滤波器项目基建主体工程已竣工启用,部分生产线已投产,预计可实现多层瓷介电容器产能 7 亿只/年。与此同时,公司的高性能镍电极用电容器陶瓷材料技术已经拥有批量生产能力,且实现了单层瓷介电容器、射频微波电容器、金端电容器以及小尺寸高可靠滤波器等产品的量产和销售。随着国家对强军目标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不断深化,电子元器件市场将不断扩大,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代理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前五大客户需求量显著提升。2020 年公司代理业务营业收入(8.08 亿元,+74.87%),占比 47.53%,毛利率(10.08%,-3.74pcts)。公司代理产品主要为国际知名厂商的电容器、电阻、滤波器等,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电子、工控、医疗电子、5G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前五名客户分别为京东方、锦浪科技、中车股份、金风科技以及爱士惟新能源,2020 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139.41%),占代理业务收入的 61.73%。公司在主要客户稳固的同时,新增与比亚迪、东微电子等品牌的合作,逐渐开拓收入的新增长点,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我国 MLCC 行业领先企业,在自产业务收入稳固提升的同时代理业务收入得到爆发式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的发展,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上游电子元器件需求将实现规模性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7 亿元、9.03 亿元和 11.08 亿元,EPS 分别为 3.01 元、3.90 元和 4.7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41.2、31.8、25.9 倍,给予“买入”评级,并给予公司 2021 年 PE 50 倍,对应目标价 150.50 元/股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