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出口数据点评:对外贸易逆势超预期增长

类别:宏观 机构: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奂劼 日期:2021-01-20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2020 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长3.6%,较2019 年提升约3.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1.1%,比2019 年收窄约1.6 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350.3 亿美元,创2016 年以来新高。回顾2020 年,“疫情红利”是推动出口逆势上涨的主要因素,内需回暖则在后期对进口修复有较强支撑。展望2021 年,出口增长前快后慢,进口增长明显加快。

      一、2020 年进出口呈现出四大特点

      2020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遭受严重冲击,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0 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5.6%,这是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物贸易的最大同比降幅。WTO 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总量将下降9.2%。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回稳,持续向好的态势,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进出口规模逆势创出历史新高。2020 年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根据WTO 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 年前10 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2.8%、14.2%、11.5%,均创历史新高。

      而根据经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二季度至今,中国出口商品所占全球份额超过20%,比近3 年的平均水平上升了6个多百分点。

      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 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 万家,增加6.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 万亿元,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比2019 年提升3.9 个百分点,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44 万亿元,占38.7%。

      国有企业进出口4.61 万亿元,占14.3%。

      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 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4.5、4.06、2.2 和1.97 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 万亿元,增长1%。

      四是贸易方式更加优化。2020 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 万亿元,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5 万亿元,增长6.9%;进口8.6 万亿元,下降0.7%。加工贸易进出口7.64 万亿元,下降3.9%,占23.8%。

      二、“疫情红利”推动出口逆势增长

      自2020 年6 月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七个月增长,且其中三个月出现2 位数的高增速,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竞争力。在我国迅速复工复产和国外疫情大肆铺开之后,“疫情红利”成为2020 年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疫情红利”之一是防疫物资持续不断的旺盛需求。

      2020 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的爆发、肆虐和反弹,防疫物资的需求始终持续不断。2020 年全年,我国医疗器械及仪器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40.5%,包括口罩和防护服在内的纺织品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29.2%,为我国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疫情红利”之二是防疫大背景下的供给替代。一方面,疫情对于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生产供应能力冲击较大。以纺织业为例,由于许多新型国家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海外纺织订单短期回流中国。从2020 年7 月份开始,国内纺织业外需订单就出现爆发式的增长,8 月份全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更是实现了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目前许多纺织企业的订单已排至2021 年5 月。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中欧洲多国和美国疫情反弹来势汹汹,生产能力再度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而在全球制造业都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得益于国内疫情持续受控,中国产能释放早早恢复正常,已成为全球各类制造的有力支持方。

      “疫情红利”之三是外需的持续改善。虽然海外多地由于出现疫情的反弹再度实施了封锁措施,不过从近几个的制造业PMI 数据来看,整体经济的复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并且在防疫大背景下,海外多国民众的消费方式也从外出转向居家,从服务消费转向商品消费,推动“宅经济”类商品的增长需求不断。

      中国具有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体系,且经过十几年的打磨,生产能力异常强大。再加上中国政府特有的庞大号召力,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能体现出优势。因此才能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迅速地以一国之力承担起全球大规模的“疫情需求红利”。2020 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约占出口总值的六成,继续成为拉动出口第一大类。其中,与“宅经济”密切相关的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20.4%和24.2%。此外,塑料制品和灯具照明制品也分别增长19.6%和14.3%,验证了“宅经济”商品需求的旺盛。

      三、内需回暖支撑进口修复

      虽然2020 年进口同比出现下降,但从9 月至今,进口已保持了连续4 个月的增长,稳步修复态势进一步明朗。主要得益于我国需求复苏态势良好,内需持续回暖、企业销售改善、经营信心增强,补库存有望延续,加之人民币汇率走强,带动大宗原材料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12 月进口增速加快,一方面与能源和相关原材料大宗商品价进口均价有所回升有关。12 月原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钢材进口量分别增长7.3%、18.0%、1.5%和64.4%。另一方面,近期与美国关系相对缓和对于进口亦有较大推动。一是近期集成电路进口明显加快,二是我国已连续多月积极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2020 年农产品进口增长14.0%。

      四、2021 年,出口前快后缓,进口显著加快

      展望2021 年,随着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和RCEP 的签署生效,中国进出口整体环境可能边际改善。出口方面,疫苗上市投放可能要到2021 年二季度后才能逐步见效,且分配和注射顺序发达国家将先于新兴市场国家。在此之前,防疫类和“宅经济”类以及海外强劲的需求和自身供给不足将相应维持一段较长时间,从而继续推动上半年的中国出口。进入下半年,各国疫情因疫苗可能出现显著缓解,使得防疫类商品需求逐步减少;新兴国家生产供给能力逐渐恢复,推动“宅经济”小商品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回流,叠加人民币较年初升值超过5 个百分点影响出口的时滞效应显现,对我国的出口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RCEP 和中欧投资协定既能加大中国在该协定内的出口力度,又能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加入更多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长期利好出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健全和完备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生产能力强,价格优势仍存,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相当竞争力。综合来看,考虑到2020 年基数“前低后高”,2021 年出口或将呈现前快后缓的走势,并且占全球的份额也会出现有一定幅度下降。

      进口方面,中国自身的强劲需求持续,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多国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弱美元”也有望推动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原料价格重新上行。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特朗普,拜登政府比较重视合作,虽然对中国的打压的总方针不会改变,但手段和方式会相对缓和,中美在一些领域会重新走上合作轨道。2021 年又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两年期限的第二年,在第一年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的基础上,第二年的进口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此外2020 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也较为友好。上述因素都会对2021年的进口起到推动作用。尽管如此,2021 年仍然存在病毒变异以及疫苗效果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或对全球复苏造成一定影响。综合来看,在2020 年全年进口基数较低的前提下,2021 年进口总体将呈现增长修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