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月报:12月车市良好收尾 2021年有望保持复苏态势

类别:行业 机构: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连声/陈兰芳 日期:2021-01-19

近期行情回顾

    2020 年12 月16 日-2021 年1 月15 日,沪深300 上涨8.97%,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上涨9.13%,跑赢大盘0.16 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子行业上涨17.68%;商用车子行业下跌5.50%;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上涨5.05%;汽车经销服务子行业下跌7.16%。申万汽车板块涨幅位于28 个申万一级行业第10位。

    截至2021 年1 月15 日,行业TTM 市盈率为31 倍,相对于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提升至91.48%,其中,乘用车板块为42 倍、商用车板块为24 倍、零部件板块为28 倍。乘用车板块估值持续提升,主要是受汽车产销持续复苏,以及行业电动智能化浪潮加速的影响,板块行情持续上涨。

    汽车行业整体情况回顾

    12 月汽车销量283.1 万辆,同比增长6.4%,连续第9 个月正增长,2020 年汽车累计销量2531.1 万辆,降幅收窄至1.9%,反映出需求的改善和恢复。

    其中乘用车12 月批发/零售销量增速分别为7.2%/6.6%,自主/日系/美系继续增长,其中美系增速扩大至70.1%;重卡12 月销量11.0 万辆,同比增长18.8%,全年销量达161.7 万辆;新能源汽车12 月销量24.8 万辆,同比增长49.5%,连续第6 个月正增长并刷新同期历史记录,持续向好。

    12 月末汽车厂商库存为101.9 万辆,相比月初小幅上升0.1%,12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80,同比大幅上升35.3%,环比上升0.6%,预计主要是节前渠道备货所致。

    11 月整体乘用车价格为15.25 万元(12 月数据尚未公布),同比/环比上涨8500/700 元,主要是高端换购需求下豪华车销量份额提升,而低价车型销量份额下降;乘用车终端优惠11 月同比/环比分别上升300/200 元,维持相对稳定。12 月以来主要原材料处于高位波动,成本压力有所提升。

    12 月份,为扩大汽车消费和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政策提出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以及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中央政策还涉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20%和氢燃料电池的进口零部件关税下调。地方政策重点布局并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推广。

    12 月至今,共有6 家厂商发布了6 款新上市车型,其中纯电动汽车2 款、传统燃油车4 款。

    投资策略

    汽车行业持续回暖复苏,在政府持续发布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叠加疫情对私人购车需求的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汽车下乡)两个维度将推动车市持续复苏。乘用车板块的品牌与格局将持续优化,推荐关注吉利、长城、长安等优质自主品牌以及日系德系品牌产业链的表现,如上汽集团(600104)、长安汽车(000625)、广汽集团(601238),以及优质零部件标的华域汽车(600741)、新坐标(603040)。

    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市场上,今年以国产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及优质自主车企在“爆款”新车型的助力下有望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国际市场上,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期向好。随着国际车企新车型的量产,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将不断提升,叠加政策支持,我们持续看好国内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前景。沿着全球化供应链主线,我们看好:1)国内进入并绑定特斯拉、大众、造车新势力等优质车企供应链的公司,如拓普集团(601689)、旭升股份(603305)、三花智控(002050)、宁德时代(300750)、岱美股份(603730)、华域汽车(600741)、富奥股份(000030);2)进入LG 化学和宁德时代供应链的企业,如先导智能(300450)、璞泰来(603659)、恩捷股份(002812);3)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实现技术提升并脱颖而出的自主车企,如比亚迪(002594)、宇通客车(600066)。

    智能汽车方面,近期行业内热点频频,例如华为发布车规级激光雷达、蔚来发布搭载自动驾驶NAD 系统的ET7、智己汽车发布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和两款量产车型、百度和吉利宣布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等,表明智能电动的趋势正在加速,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加速升级,今年智能汽车有望出现“爆款”量产车型,板块热度将持续提升。我们持续看好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建议关注德赛西威(002920)、星宇股份(601799)、科博达(603786)、保隆科技(603197)、拓普集团(601689)。

    风险提示:政策推出低于预期;汽车产销回暖不及预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风险;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及汇率风险;中美经贸摩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