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第99期:5000亿MLF、重提存准 货币由松转紧了么?

类别:宏观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秦泰/贾东旭 日期:2021-01-17

  周观点:5000 亿MLF、重提存准,货币由松转紧了么

      1 月15 日上下午央行密集开展操作和传递政策信息:上午央行开展5000 亿MLF 操作,实际净回笼405 亿,10Y 国债收益率随即大幅反弹4.5BP;下午则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提及降准。诸多信息,货币政策方向是否又由松转紧了呢

      去年年底的货币操作,是转向宽松吗 意图仍是中性。我们此前即指出:央行11 月底+12月中旬的大规模MLF 净投放,主要目的是为可能出现的政府存款高增进行中性对冲操作,以避免类似10 月的被动信用冲击情形。结合最新的货币操作回溯来看,应该说当时的分析是非常合理的。

      但信用需求走弱,令前期投放呈现推升超储、增加流动性的结果。但实际信用创设情况却可能与央行的预测产生了两点区别:其一是12 月M2 增速骤降,表外融资大幅收缩、房贷降温导致信用需求偏弱;其二是财政存款多增较少。较弱的信用需求使得央行前期投放的流动性显得相对过剩,加之财政存款同比多增幅度弱于预期,商业银行超储率飙升。

      投放5000 亿+“蓄水池”放水,货币操作也并非转紧,仍是维持中性。1 月的5000 亿MLF 操作规模、以及小幅回笼中长期基础货币的结果,恰恰是恪守中性的体现,而非操作方向转紧。在货币操作仍是恪守中性方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1 月商业银行会充分利用好超储这一“蓄水池”,通过超储率的下降,仍有望支撑2021 年初较为稳定的M2、社融增长。但从边际变化来看,可能出现“M2 增速小幅回升+社融增速有所回落”的组合:

      预计1 月M2同比回升至10.3%,社融受政府债券同比大幅少增的拖累,增速降至12.9%。

      发布会重提降准,建议从操作成本角度理解“中性降准”的必要性。如果说央行从2020年底至今都是恪守中性的,年内是否还会降准 注意到央行在1 月15 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提降准,总结起来提到四点:降准仍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选项;央行自2018 年以来、包括2020 年,均频繁操作降准;存准率当前水平不算高,暗示未来进一步降准的空间不是很大;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仍是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年内进行两次“中性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不急转弯,对经济恢复起到很好支持作用的非常合理、高效、有助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选择。超储这一“蓄水池”的支撑作用是较为短期的,难再支撑2 月正常的信用扩张速度。央行也有可能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类似于降准的形式,以填补2 月的流动性缺口,如2018 年春节期间使用过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原油价格大幅回升

      需求:商品房销售增速大幅回升。供给:主要钢材去库存,高炉开工率延续下行;食品价格:猪肉和蔬菜价格同比上行,水果下行;工业品价格:原油上行,铁矿石上行,钢材下行

      货币与流动性:资金利率基本稳定,长端利率反弹。央行本周持续开展微调操作,小规模净回笼逆回购资金390 亿,银行间流动性维持充裕,资金利率基本稳定;长端利率周中持续下行,周五进行5000 亿MLF 操作,低于市场预期,10Y 国债收益率随即反弹。

      汇率:美元指数回升,人民币小幅贬值。欧洲大流行蔓延势头难以遏制,美国1.9 万亿美元刺激法案的提出超出市场预期,美元指数上行,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英国公布11 月GDP 预测好于预期,英镑兑美元升值;人民币小幅贬值。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经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