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市场2020年12月报告

类别:债券 机构: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春华 日期:2021-01-15

  回顾:受12月资金面宽松、年末供需矛盾缓解、伦敦出现新冠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债市整体出现上涨,其中短端利率下行较大带动债券曲线走陡。10年期国开利率下行约16BP至3.53%;10年国债利率下行约11BP至3.14%;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约36BP至2.47%;国债期限利差(10-1Y)上行约25BP至67BP左右。

      利率债展望:资金面宽松可能转中性,利率或将呈现震荡走势。

      (1)从基本面看,12月PMI走弱略超季节性,可能因疫情反弹对国内外需求侧修复的扰动,以及进入冷冬后施工受限所致,但经济仍处于扩张区间,库存周期将迈入全面主动补库阶段,经济将延续复苏。

      (2)从流动性看,11月下旬以来的货币市场资金面超预期宽松,大概率是永煤违约事件爆发后,央行针对性地出台临时性措施对冲所致,待信用债市场情绪有所修复后,货币政策可能会转向稳健中性。

      (3)从股债性价比而言,目前股债处于相对平衡位置。

      信用债展望:信用债风险不应低估。代表信用条件的社融同比增速与信用利差显著相关,当社融同比出现向下的拐点时,信用利差大概率将走阔,尤其是中低评级,需要关注尾部风险。建议采取防御策略,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对下沉资质保持谨慎态度。

      .市场回顾:债市明显上涨,短端表现更好

      12月,10年期国开利率下行约16BP;10年国债利率下行约11BP;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约36BP。

      债市上涨原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不急转弯,市场对央行边际收紧政策的担忧有所减缓;央行投放资金呵护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始终处于较为宽松的环境;伦敦出现新冠病毒变异,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短端利率下行较大带动债券曲线走陡。10Y-1Y期限利差上行约25BP至67BP左右。

      股债性价比:目前股债性价比处于相对平衡位置一般而言,用1/PE-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代表的风险溢价来衡量股债相对估值。从2002年以来,万得全A市盈率(TTM)倒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均值为1.28%。从均值回归的角度而言,当风险溢价在均值1.28%附近波动时,此时股债性价比处于相对平衡位置;当风险溢价处于均值+1标准差(黄线)附近或以上时,此时股票性价比更高;当风险溢价处于均值-1标准差(灰线)附近或以下时,此时债券性价比更高。

      中美利差:仍处于历史高位,高达219BP

      2020年以前,中美利差长期均值在120BP附近,而今年以来中美利差快速走扩,最高接近250BP;目前,中美利差仍处于历史高位,达219BP;相对于美债而言,中国国债投资性价比凸显,外资涌入债市趋势仍将延续。

      信用债篇

      市场回顾:收益率下行为主

      12月,信用债收益率以下行为主。以中票为例,1年期品种中,AAA等级收益率下行38BP,AA+等级收益率下行35BP,AA等级收益率下行20BP;3年期品种中,AAA等级收益率下行27BP,AA+等级收益率下行12BP,AA等级收益率下行4BP;5年期品种中,AAA等级收益率下行21BP,AA+等级收益率上行7BP,AA等级收益率上行6BP;7年期品种中,AAA等级收益率下行20BP,AA+等级收益率上行4BP,AA等级收益率上行3BP。

      信用利差: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中低等级信用利差维持高位12月,信用债市场情绪有所修复,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中低等级信用利差维持高位。12月,3年期A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73BP,较上月末下行9BP,5年期A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85BP,较上月末下行9BP;3年期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121BP,较上月末上行6BP,5年期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141BP,较上月末上行19BP;3年期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158BP,较上月末上行12BP,5年期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为180BP,较上月末上行18BP。

      代表信用条件的社融同比增速与信用利差显著相关,当社融同比出现向下的拐点时,信用利差大概率将走阔,尤其是中低评级,需要关注尾部风险。

      信用债发行:国企、民企发行规模与净融资额均明显收缩12月国企、民企发行规模均下降,信用债总发行量7386亿,相比上月下降1334亿,其中国企信用债发行7210亿,民企信用债发行176亿。

      12月国企净融资额-1037亿元,相比上月减少1295亿元,民企净融资连续6月为负,净融资额-732亿元。

      信用债12月违约明细

      12月,新增违约债券涉及企业共11家。就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分别有7家、4家;从行业分布来看,分别为建筑与工程、通信设备、电力、电子元件、基础化工和纺织品等行业。

      12月新增违约主体:鸿达兴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