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强化产城融合互促,实现外部引流与本地造血并重

    智慧城市是赋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一是要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没有产业支撑的智慧城市是无源之水,缺乏智慧化环境与服务供给的城市,产业成长也缺乏“土壤”难以持久,因此须坚持产业兴市、产城融合理念,不断从智慧城市建设赋能经济发展中,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二是吸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构建智慧城市产业地图,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地图精准匹配、快速落地,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区域集聚。出台针对性政策争取龙头、大型企业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集聚基地,提升对外产业辐射能级。三是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政府、智慧服务等重点领域本地企业服务能力的评估评价,同等条件下择优采用本土产品,发展一批中小微“明星”企业,不断丰富智慧城市产业业态。

    提炼本地企业智慧化服务经验,积极向其他地区推广复制,提升本地企业品牌和行业影响力。

    (二)问题导向开放场景,吸引多元主体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智慧城市建设将为数字化技术找到商业化应用落点,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升人民福祉,而应用场景是其核心纽带。一是面向城市问题开放应用场景,构建开放竞合的产业生态。瞄准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和面临问题,发布面向全球/全国的城市机会清单,创造场景供给,并通过揭榜挂帅、择优录取等机制创新,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领域专精的中小微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竞合有序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二是建立场景开放绩效评估机制,逐步深化开放范畴与力度。在已有开放场景基础上,要根据企业参与程度、项目绩效水平,构建场景开放的闭环评估体系,对于高经济社会价值的场景,逐步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力度,由表及里定向开放,增强长效化运营基础。三是挖掘细分市场,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建设运营主观能动性。积极畅通多元化政企民互动渠道,多方联动采集基层需求,全面实时感知社会态势,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充分挖掘校园、社区、育婴、养老、助残等更多细分场景,针对特色应用形成典型解决方案与产品。

    (三)释放技术与数据红利,挖掘盈利点合规创新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吸引产业集聚、企业投资的关键,在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企业拓展新商机,实现政企双赢合作。一是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门槛共同分享智慧城市收益。着力打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对各类投资主体一律同等对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共享出行、智能社区服务、智能安防+保险、智慧停车等盈利能力强的项目。不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破除国有企业垄断智慧城市市场等隐形壁垒。二是建立数据运营思维与长效化管理机制。支持企业建立产品运营收益与数据运营收益并重的商业模式,政府通过数据资源的定向授权、企业对数据的合规运营拓展盈利边界,深化共赢空间。积极探索“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授权经营”的数据运营管理模式与机制。三是加强数据安全合规监管。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利用规则,明确特殊数据权限管理如个人轨迹、人员位置、交通出行、访问记录等,避免个人隐私信息恶意利用。

    (四)强化城市整体运营,培育新型运营商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智慧城市正从大规模建设向广领域运营转变,智慧城市的整体性运营将极大提升城市竞争力。一是探索构建本地化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在地方政府指导与授权下,可依托智慧城市典型企业或本地龙头企业,建立智慧城市平台公司,可围绕基础性、枢纽性的智慧项目,针对性地提供设施运维、内容服务、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二是推广数据运营主导的新型运营商模式。传统的城市运营,主要依靠人力投入形成对土地的招商引资,维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有序运转。而新型城市运营商,尤其是智慧城市运营商,要强化对数据资源的高效开发、增值利用和安全管控,分类挖掘智慧城市项目可盈利点,逐步形成数据驱动下的长效运营新机制。三是构建智慧城市本地生态圈。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本,招募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化运营、孵化、投融资服务,并通过平台能力、支撑能力和集成能力的全面开放,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桥梁枢纽,与各类供应商、服务商、集成商共同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合作生态圈,共建、共享智慧城市红利。

    (五)积极抱团出海发展,构建智慧产业生态赋能数字丝路

    智慧城市是当前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而海外智慧城市是深化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智慧城市国际合作拓展产业纵深空间。深化中欧、中美、中国-东盟、金砖国家等多边智慧城市合作机制,利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国内城市与海外城市的结对合作等契机,支持国内智慧城市企业参与海外城市建设,率先切入技术成熟或市场需求度高的领域,通过项目合作形成开放、共赢的投资和建设氛围。二是国家层面支持优秀智慧城市企业抱团出海。开展国内外优秀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遴选,逐步形成智慧城市供应商名录及解决方案推介清单,打造“中国品牌”智慧城市供应商,并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抱团走出去,以海外投资、技术输出、互惠合作等形式推进沿途国家主要城市智慧城市。三是建立供需对接的智慧城市国际合作论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城市设立新型智慧城市的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平台,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投资运营、信息技术与应用服务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和供需对接平台,搭建全球创新网络“中介”桥梁和产业合作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