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硅产业(688126):12寸硅片稳步爬坡 高端制程认证持续推进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勇/胡世超 日期:2020-08-28

  事件

      公司于8 月27 日发布公告2020 年半年报,2020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54 亿元,同比增加30.53%;实现归母净利亏损0.83 亿元,较同期亏损增加10.1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亏损1.53 亿元,较同期亏损增加29.57%。

      简评

      营收持续快速增长,12 寸硅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公司半年报业绩对应Q2 单季净利亏损2878 万元,环比减亏46.52%。从报表角度来看,环比角度:①营收规模扩大,毛利率增长3.4 个百分点,毛利润环比增加1706 万元;②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合计增加194 万元。③各项收益及损失合计增加1023万元;④营业外收支合计增加16 万元;⑤所得税减少36 万元。

      上述各项对归母净利变动幅度贡献合计为2588 万元,与实际增幅2530 万元相比基本相符。期间费用方面,2020H1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7.66%,主要系2020H1 公司持续增加300mm 尺寸硅片的研发投入;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1.57%,主要系2019 年上半年的管理费用中包含有较高的咨询顾问团队的服务费支出;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8.42%,主要系主要系2019 年3 月底并购新傲科技,同时上海新昇加大了产品认证检测费用的投入。

      现金流方面,2020H1 公司经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56.92%、485.40%,主要是由于2019 年3 月底并购新傲科技,因此2019 年同期中不包含新傲科技一季度的财务数据;2020 年4月完成科创板首发上市共募得资金23.00 亿元,此外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还股东借款本金6.00 亿元,同时公司使用银行借款较去年同期减少。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同比上升148.59%,主要是由于2020H1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保本浮动型结构性存款净额3.00 亿元,以及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产业基金2.00 亿元,购买机器设备等支出较2019 年同期增加。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2018 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金额高达113.81 亿美元,主流的产品规格为300mm 硅片和200mm 硅片,市场份额分别为64%和26%。2016 年至2018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从5.00 亿美元增长至9.92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远高于同期全球水平的2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终端市场,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公司作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率先实现了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我国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推进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国产替代进程。

      300mm 硅片持续爬坡,高端制程认证持续推进

      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 生产线产能从2018 年10 万片/月提升到2019 年15 万片/月,同比增长50%,规模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预计在2020 年底达到20 万片/月产能。子公司Okmetic、新傲科技过去两年完成生产线扩产的产能建设,持续通过去瓶颈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能。300mm 大硅片和200mm 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含SOI 硅片)认证的产品数量持续增加,用于28nm 逻辑芯片和64 层3D-NAND 等先进制程的300mm半导体硅片通过认证。20-14nm 技术节点的外延硅片和抛光硅片产品正在进行认证工作,针对CIS 等应用开发的硅片产品也陆续通过或正在认证过程中。利润增长点持续增加,未来发展可期。

      新增对外投资拓展行业纵深,认购中芯国际战投绑定下游2020H1 公司新增三项对外投资,投资对象分别为:湖北三维半导体集成制造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持股4.31%;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公司持股5.88%;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持股25%,新增对外投资拓展了公司在行业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公司于2020 年6 月完成对上海新阳持有的上海新昇1.5%股权的收购,使上海新昇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利于上海新昇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司300mm 硅片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上海新昇于2020 年6 月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2.00 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青岛聚源芯星,认缴规模为人民币23.05 亿元,并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中芯国际的股票。公司以间接的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对中芯国际首发股票的认购,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中芯国际的业务合作。

      预计公司2020、2021 年营收分别为19.1、23.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6、1.12 亿元,对应PS 67、5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分析:估值较高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产能爬坡及市场拓展风险、短期亏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