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每周观点:如何看待中美利差”安全垫“?

类别:债券 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尹睿哲/李晴 日期:2020-08-09

  策略思考:如何看待中美利差“安全垫”?5 月以来,中美利率的“同步性”

      被打破:前者收益率快速上行,后者则震荡回落,此消彼长之间,利差急剧走扩,已经突破2011 年9 月形成的高点,刷新了历史峰值(233bp)。鉴于中美利差提供了现阶段仅有的“安全垫”,这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变局的铺垫?

      历史上,利差是如何收敛的?我们考察历史上10 次典型的中美利差收窄过程,6 次是以“双向靠拢”的形式展开的,其中美债贡献更大;4 次“特例”分别出现在2009 年(中美利率同时上行,美债上行幅度更大);2014-2016 年(中美利率同时下行,中债利率下行幅度更大)以及2013 和2016 年(中债利率持稳,美债利率上行)。需要注意的,这些“特例”基本分布在经济上行周期。

      经济上行周期中,“安全垫”并不安全。外资行为虽然在边际上对债市形成支撑,但并不意味着中债利率将获得明确的下行牵引。主要原因包括:①经济上行周期中,中美利差收敛以美债“补跌”而非中债“补涨”完成。如前所述,利差变化的几个“特例”多出现在经济上行周期中,2009 年、2013 年、2016年的几次高利差修复,均以美债利率上行靠拢中债利率而完成。②利差的“均值回复”并不必然发生。利差的形成本质上是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分化”的结果,若分化持续,则利差未必会出现均值回归。结合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现阶段“易紧难松”。

      总的来说,中美利差“安全垫”能够:①带来外资的边际“买盘”,②为国内货币政策拓展“宽松空间”,但并非国内利率将转为下行的“强逻辑”,特别是在经济上行周期中,多数以美债“补跌”形式完成修复。进一步地,若货币政策分化持续,中美利差甚至可能复制中德利差趋势性抬升的路径。利率水平变化应更多关注内生性因素变化,就目前而言,债市微观结构有所修复,但基本面压力不改,微观逻辑驱动的反弹空间有限,操作宜保持相对谨慎。

      交易复盘:市场分歧趋于收敛。①资金进入“新稳态”。月初资金需求较少,市场流动性充裕。但近期官方表态较为谨慎,市场对货币放松的预期进一步减弱。②现券收益率继续上行。月初现券成交恢复,国债收益率继续上行,10Y 收益率报2.99%,10-1Y 期限利差走扩至77BP。基金持仓久期回升至2.34 年,其他机构(除银行)久期也同步回升,市场情绪在连续低落两周后边际改善。③券商与城商行卖盘较多。以跌幅较大的3Y、5Y 国债活跃券为例,券商与城商行是主要卖盘,境外机构与外资行是主要买盘。

      风险提示:国外疫情形势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