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挑战涌现 行动在即 以积极态度应对持续危机与变革

类别:行业 机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 日期:2020-06-14

  随着主要国家政府持续推行更为严苛的排放政策,同时中美、美欧贸易战或将进一步加剧,汽车产业销量很有可能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而当前的疫情危机也许会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催化剂,甚至可能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整车厂、供应链和销售活动的大规模停工严重影响了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更为严峻的是,市场将在何时以及如何复苏尚不清晰。罗兰贝格预测,全球汽车行业或将经历高达40%的下跌,而产业复苏的节奏仍不得而知。然而,疫情对各国车市走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中国市场得益于对疫情的快速控制、企业迅速复工和需求的逐步回弹,预计增速下滑相对欧美更小,罗兰贝格预测,中国2020年轻型车销量大概率将呈延迟反弹的“U型”走势,同比降幅将为8-10%。

      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时期,整车企业和供应商需确保其短期流动性才能生存下去。无论新冠疫情持续多久,此后的汽车产业都将变得不同于以往。当下的高资本性支出对企业而言将变得难以负担,同时整车企业也正努力为电动汽车和移动出行新业务筹集资金。因此,成本削减将比预计更快实行。然而,必要的结构性转型会及时出现。与此同时,大多数传统汽车行业玩家正本能地试图捍卫自己的“主场”,这一战略应对可能会阻碍其构建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未来移动出行新格局(如自动驾驶)所迫切需要的。

      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测试,这一现象在美国市场尤其如此。例如,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已达成多项合作关系,并对车辆进行反复测试。2019年12月,沃尔玛宣布与美国机器人公司Nuro公司进一步合作,后者在无人配送车领域非常知名。沃尔玛还将其车辆技术授权给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Ike;同时,允许初创公司Udelv在亚利桑那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食品配送服务,并许可另一家公司Gatik AI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沃尔玛主仓库测试杂货配送服务。无人驾驶商业服务作为一种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趋势也不仅限于美国:法国航空公司目前正与图卢兹-布拉尼亚克机场和夏拉特(CharlatteAutonom)公司合作,测试一种自动驾驶行李牵引车。

      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和发展路径正在逐渐变得清晰。在第六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报告中,我们分析了新的芯片设计和智能算法,而这两个领域都在持续取得进展。例如,英伟达(Nvidia)推出了一款名为Orin的新芯片,该芯片每秒可以处理超过200GB的数据,而特斯拉Autopilot V2.5自动驾驶系统使用英伟达老款芯片的数据处理量仅为每秒约2GB。其他企业也正在引入创新技术,例如专门用于处理神经网络计算且能耗显著降低的人工智能芯片。以色列初创企业HAILO最近在B轮融资中筹集了6,000万美元,而中国初创企业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已开始生产中国首款车规级处理器。这些芯片或许比普通图像处理器(GPU)甚至中央处理器(CPU)便宜得多,但其将重新定义智能传感器在车辆中的作用。

      放眼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持续的同时,智能座舱成为整车产品的核心差异点,整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对座舱重视度快速上升。为形成投资回报较高的差异化竞争力,车企将消费电子技术(如高端手机芯片)率先应用于座舱以快速实现高算力,这一做法虽然短期内将部分降低功能安全,但带来了跨界玩家(如消费电子巨头)向汽车电子领域的强势进军。

      自动驾驶进程也在以更大的规模推进。作为其“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综合项目的一部分,汽车技术公司华人运通(HumanHorizons)正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其目标是为未来智能城市的高科技道路和自动驾驶汽车奠定基础。这一计划是该公司更宏大的“三智”(即“智车”、“智路”、“智城”)战略蓝图的一大组成部分。显然,中国实现自动化出行的方式将与世界其他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后者对基础设施的重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全球整体表现稳步提升,中国持续领先,荷兰

      一跃而起,各国差距缩小

      《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报告显示,全球整体得分在过去三年里显著提高。得益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化应用较高的接受度、政策对新能源供给端的推动以及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路测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总体得分仍保持全球领先,但较巅峰时期(2019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销量增速放缓、较强拥车意愿带来的对共享出行偏好的有所缓和,以及共享出行车队占比下降(共享出行车队规模保持稳定,而车辆保有量持续上升)。

      由于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实现大幅提高且电桩布局持续拓展,自动驾驶路测法规进展迅速,荷兰一跃而起,在第七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中与中国并列第一。

      英国、韩国、瑞典等排名靠前的国家整体得分不断上升,与中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但驱动力不尽相同。英国消费者对于数字化应用(如导航APP)接受度显著提高;韩国近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有所上升,充电桩网络布局逐步实现领先,加之消费电子文化盛行,线上购车与数字化应用接受度均有一定提升;瑞典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增长显著,且在电动车销售占比上保持较为领先的位置。

      整体而言,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受访者对数字工具和服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应用而言是个好兆头。因此,与2017年相比,每周至少使用一次APP计划出行的受访者比例从30%增长到了45%,而这一增长主要是由德国、英国和美国等传统汽车市场的消费者所推动,该数值在这些国家中从10%上升至25%。而在数字化应用指标得分历来较高的中国,该比例也从65%进一步上升至70%。由于中国消费电子与互联网经济发达、消费者普遍习惯于消费电子场景且接受度更高,因此相比其他受访国家更易于接受智能汽车与出行场景内的数字化应用,需求的逐步释放也直接驱动中国数字技术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发展(如短期内手机算力为主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对于整车企业和供应商等汽车行业主要玩家而言,能否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期待仍是一个疑问。目前这些企业的做法似乎相当被动,他们专注于自己传统的核心业务,因此错失对外合作的机会,同时面临价值创造份额减少的风险。这与行业新进玩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与亚马逊合作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以及与现代汽车合作的Canoo,都正在迅速占领未来利润池。